第六百零五节 战略

七月的长安,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大火炉。◎,..

所以,刘彻很没节操的躲到了甘泉宫。

甚至连考举都没有回长安去主持,而是将之丢给了汲黯跟颜异负责。

如今,考举已经结束。

今年总共有九千一百多人报名参考,其中约有三千人是回锅肉。

总共录取了大约四千人。

其中有一千人,将被分配到军队。

剩下的人,除了少数的贵族和大臣子弟,其余人都将前往郡国基层赴任。

这是考举制度诞生以来的最大的一个挑战。

离开了关中这个刘氏的大本营,去到情况错综复杂,利益阶层盘根错节的地方,还是要出任那些直接与地方豪族、百姓打交道的亲民官。

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刘彻觉得,今年这分配到地方郡国的两千多名士子,三五年后,能继续生存在官场的人数,可能只有几百人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但刘彻害怕,将来这些考举士子,抱团取暖,官官相护。

这是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情。

什么同窗同乡同年同门,各种乱七八糟的关系,将整个官场笼罩进去。

所以,刘彻就又给考举制度打了个补丁:他规定,禁止两个相邻的官员,出自同一学派,同时。假如任何衙门,倘若主官是法家。那副手,就只能从黄老、儒、墨等学派中产生。

这个补丁打下去。虽然没办法避免将来不会出现官官相护,抱团取暖的事情。

但至少,增加了类似事情出现的难度。

反正以目前的局面来看,刘彻不觉得,一个法家的县令能跟一个儒家的县丞同流合污,欺上瞒下。

而且类似的设计,也能让整个体制,保持一定的活力。

更不会出现一家独大,朝堂变成某个学派的一言堂的局面。

有竞争。才有活力嘛。

最近的内政方面,也就考举值得刘彻多关注关注了。

剩下的事情,自有丞相和九卿处理。

但来自北方的匈奴的情报,却显然让刘彻没办法安安心心的在甘泉宫泡温泉了。

进入七月,东胡王卢它之那边,就源源不断的向汉室传递起了匈奴内部的消息。

不得不说,卢它之这个双面间谍玩的很嗨啊。

吃完原告吃被告,脚踩两条船。

看似在走钢丝,其实安全的很。

假如匈奴想动他。那么汉室就会立刻给予这位‘身在匈奴心在汉’的忠臣庇护,他马上就能跑到长城里面来避难。

现在,汉室政权,依然在长安的戚里。为这位‘长安候、燕王’的后代,保留着官邸。

他的堂兄弟们,依然活跃在长安。并且受到了汉室政府的优待。

而汉室就更不会动他了。

这么一个宝贝,别说动他一个指头了。

就是连责罚都舍不得啊!

毕竟。除了卢它之,汉室没有第二个能准确弄到匈奴高层情报和信息的渠道。

而且。卢它之的存在,还相当于汉室插了个眼在草原上。

虽然这个眼有时候会失灵——五年前,他就失灵了。

但有眼总比没眼好!

万一能发挥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