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节 血流成河(1)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什么样的皇帝,就肯定有什么样的臣子。

刘彻喜欢看数据说话,从数字里找寻执政之道。

耳闻目濡,当初太子潜邸出来的臣子,也全部都染上了凡事动手之前,先看数据,衡量一下实力对比,当官上任前,更是必然会将当地的人口、户数、特产、税赋情况,背个滚瓜烂熟,熟记于心。

作为当年太子宫三巨头之一,张汤自也不例外。

甚至,他走的比所有人都远。

在新丰县的实践过程中,他已经尝过了背熟数据带来的好处了。

当你闭着眼睛都能将全县上下,所有乡、亭、里各级行政单位的主事人,去年缴纳的赋税,徭役的执行情况,都倒背如流。

下面的胥吏,想玩小动作?门都没有!

再辅以一批精明能干,熟谙政务的手下,深入到乡,到亭,甚至进入基础的里,与百姓打交道,将政府命令和政府的打算,直接贴到露布上。

全境上下,立刻就是万众一心。

“南阳郡阖郡上下,有户二十万七千八百二十一,口八十四万八千一百余。全郡下辖三十六县,百二十一乡(这是在汉书的数据上打了个七折,没办法,找不到此时的数据,甚至更近一点的都没有)”张汤戴上郡守的官帽,心中,无数数据纷至沓来。

“在计田地约十余万顷……”又是一组数据闪过。张汤的眉头开始皱起来。

汉室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眼中,一夫五口百亩,就是社会的最佳生态情况。

在关中。大致上,官府一直努力维系着这样的社会形态。

贫民有,但不多。

刚出关中,来到南阳,这现实就给张汤上了一课。

南阳郡全郡上下,有二十余万户,但土地却只有户口的一半。

这等于告诉张汤。这南阳郡至少有一半的百姓,已经成为了他人的佃农甚至是奴仆。

这让张汤在头疼之余。也恼怒不已。

在后世的天朝,gdp的增速决定了官员的升官速度。

而在西汉王朝,衡量一个郡守(县令)政绩的最重要指标,毫无疑问就是户数。

你治下人口增速快。新增户口多,就说明你有能力,非常贤能,朝野都会瞩目。

为了增加人口和新增户口,汉室从朝堂到地方,从法律到风俗,都是费劲了心机。

譬如法律规定,女子十六不嫁人,就要五倍加征算赋。十八岁还不嫁,那就官府来指亲,强制分配。

寡妇改嫁更是大大的好。

有些没节操。急于升官的地方官,甚至会亲自下场做媒人,给寡妇当红娘……

赘婿这个群体,因为妨碍了户口本上的户数增速,直接被判了无期徒刑,发现一个。抓捕一个,绝不留情。统统送去挖矿、修城墙。

张汤在新丰县,就组织了一次对赘婿这个好吃懒做的无赖群体的严打,一口气逮了百来个赘婿,统统送去长城脚下修地球。

而且,户口更与每年上计考绩的最重要任务税赋息息相关。

汉室的税赋制度有别于后世任何一个朝代。

它的田税是根据实际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征税(最开始是十五税一),而不是恒定的按亩征税。

这就造成了每一个地方的田税,其实都是起伏不定,看天吃饭的。

唯有口赋,不受天灾**的影响,一个人就是一百二十钱。

而户口假如不增加,那么,口赋毫无疑问,也就增加不了多少了。

对张汤而言,其他事情,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唯有这人口户数的问题,上任后就要解决。

不管是拓荒也好,重修田策也罢,甚至配合中央,迁徙一部分无地农民去辽东、朝鲜。

总而言之,一句话,南阳郡人多地少的情况一定要改变。

因为,假如,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那么,现在南阳郡,盗匪成风,经商者愈来愈多的局面,就不会得到改善老百姓没了土地,想活下去,除了去抢、去偷、去做生意外,就剩下造反这个选择了。

而治安秩序问题,是所有法家官僚最关注的地方之一。

对法家来说,只有地方盗匪绝迹,百姓躬耕于田野,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种地,方为理想世界。

“好在,我带来了七位农家的世兄,有他们相助,相信这个问题能够很快解决……”张汤在心里有些欣慰的想着。

农家自秦以来,就与法家成为了利益共同体,秦亡之后,法家凋敝、蛰伏了起来,农家则投身少府,成为农稷官。

此次张汤出任郡守,不止法家上下都是兴高采烈。

农家的官员、学者也是弹冠相庆。

甚至于,有几位农家巨头,将其亲传弟子或者子侄,送到张汤身边。

意欲借助张汤之势,重回秦代,法家制定政策,农家辅佐,墨家专心研制武器、工具的时代。

“过去十年,南阳郡每岁征税皆在五万万钱以上,但递解中央,不过三五千万而已……”张汤系上绶带,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吾来此上任,务必要在一岁之内,使得南阳递解中央赋税超过一万万钱!”

地方征税,自然不可能全部递解给中央。

地方财政也要留下修桥铺路、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修葺、官员俸禄、孤寡的赡养还有地方郡兵、城市的维护等各项支出的钱款。

以张汤在新丰县为例。新丰一岁赋税所得,至少有一成,是被驰道吞掉了。

秦始皇修的驰道。非常好用,将整个天下郡县与中央联系在一起。

天子旨意,旬月可抵天下。

若是快马加鞭,不计成本,更是能缩短到不到半个月。

但这代价也非常大。

不止各地地方要为驰道的维护投入巨资,征发徭役民夫,就连少府。也被这个怪兽吞掉了大量钱粮。

但这些开支里的水分,也非常巨大。

在这些项目里。上下其手,吃的满嘴油腻的官僚,也不是一个两个。

张汤在新丰县,光是严查驰道费用以及亲自组织民众修葺水利。就节省了数以百万的金钱。

使新丰上缴赋税,从过去的不足一成,直接提升到了三成多。

这也是张汤的郡守任命,在廷议上顺利通过的原因。

政绩如此硬扎,又有天子力挺,谁都说不出话来。

现在,张汤打算在这南阳,复制他在新丰的施政经历。

然后以此为基点,一飞冲天。

张汤已经瞧上了一个职位。

“吾当为大农令!”

天子改治粟内史为大农令后。大农令的权柄和地位,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