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过稿

原来,今天穆琼在家,朱婉婉就特地割了一斤猪肉回来,肥肉熬了猪油,瘦肉分成两半,一半留着晚上吃,一半用来炒了青菜,除此之外,熬油剩下的油渣,她还和咸菜豆腐一起炖了一大碗。

这两道菜闻着都香得很,厨房里的人瞧见不免嫉妒,就说起酸话来。

租住在姚家的人,除了赵婶一家,其他人的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

穆琼没穿过来的时候,朱婉婉生活艰难,眼看着就要过不下去了,他们面上同情,心里却是有点幸灾乐祸的,瞧见朱婉婉天天吃面糊糊,还油然而生一股优越感。

可后来,穆琼病好了,在外面找了个工作之后,穆家的日子竟然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起来了。

之前他们还想着,穆家这么穷,朱婉婉和穆昌玉怕是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结果……天还没凉下来呢,这两人就穿上新棉衣了!

朱婉婉还往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每天换着样式做菜……

其实穆家人吃的东西,真要说起来并不比他们给自家人做的吃食来得好,但人就是这样,看到原本远不如自己的赶上了自己,就会不高兴。

穆琼了解她们的心态,并不在意她们的话,厨房里的朱婉婉却明显气坏了:“我儿子在西餐馆工作,是个正经工作。”

“正经工作能不到一个月,就带回来这么多钱?”这些人根本不相信。

“我是当了打小戴着的玉佩,才有钱的。”朱婉婉又道,怕招人眼红,穆琼往家里拿钱的事情,她是从没跟人说过的,穆琼往家里拿的报纸,也跟人说是餐馆老板不要的旧报纸。

但没人相信,或者说别人不愿意相信。

“你有值钱的玉佩,怎么之前不拿出来?”

“就是,之前快饿死了都不当玉佩,现在儿子有工作了当玉佩……啧啧。”

“我瞅见你儿子晚上往家里拿东西了,又是吃的又是白纸,东西不少啊,也不知道他打哪儿弄来的。”

……

朱婉婉说不过她们,涨红了一张脸,穆昌玉则道:“你们……我哥可厉害了,他会洋文,还会写书,他本来就能赚很多钱!”

“真是笑话,书是那么好写的?”

“整个上海,会洋文的才几个?你也太会吹了!”

“就是!”

……

众人正说着呢,赵婶突然刀子往案板上一扔:“你们舌头痒是不是?要不要我帮你们割了啊!”

那些人顿时都不说话了。

而这个时候,同住在院子里的一个姓田的女人也帮着朱婉婉说话:“你们就是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吧,竟然把人家好好的孩子说成这个样子!”

有赵婶子和田婶子帮着说话,朱婉婉的脸色好看多了:“我儿子……他做的是正经工作!”

厨房里一时间没人说话,穆琼后退几步,道:“娘,饭好了吗?”

他说着,加重脚步走了过去。

穆琼今天起床后一直在屋里抄书,没出过门,以至于这些人都不知道他其实在家。

厨房里不算朱婉婉和穆昌玉,也就六个女人,其中说穆琼闲话的那四个看到穆琼,表情都有点不自在。

而赵婶子,她对着穆琼也不如一开始那么热情,至于那位田婶子……

田婶子凑到朱婉婉身边,便道:“小朱啊,我家小宝想吃炒鸡蛋,但家里没油了……你借我一点。”她说着,直接就用瓷勺去舀朱婉婉刚熬好的猪油。

朱婉婉本就不太会拒绝人,更别说田婶子刚才还帮她说了话了……最近竟是眼睁睁地看着田婶子用瓷勺将她的猪油舀走了满满一勺。

一斤猪肉没多少肥肉,朱婉婉熬的猪油总共也就一点点,这一勺下去,三分之一都没了。

穆琼看了一眼田婶子,琢磨着一定要快点从这里搬走。

人是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的,他不想让朱婉婉穆昌玉继续和这些人待在一起。

穆琼帮着朱婉婉把菜端出去,他们走到外面的时候,赵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子也跟出来了,道:“真是傻的,被人卖了还送人猪油。”

赵婶子这话,差不多就是指名道姓地在说田婶子了,穆琼一琢磨,就知道田婶子恐怕也没少在他们背后说坏话,今天帮朱婉婉说话,应该只是看上了朱婉婉的猪油,想要占便宜。

“赵姐……”朱婉婉想跟赵婶子说话,但赵婶子一扭头就走了。

穆琼三人把猪油厨具什么的全都带回了自己的屋子,吃饭的时候,朱婉婉有些失落地道:“赵婶子最近都不爱理我,也不给我介绍活儿了。”

“娘,我们家现在不缺你洗衣服的钱,不做了也好。”穆琼道:“还有田婶子,你以后远着她一点。”

之前田婶子“借油”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人是来占便宜的,之所以没阻止,是怕撕破了脸皮,自己不在的时候朱婉婉和穆昌玉受欺负。

但以后……他们还是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为好。

朱婉婉还是很失落:“哦……”

“娘,赵婶子不爱搭理我们,是不是因为我啊……我之前跟赵秋海说了我在学认字的事情,还说哥哥有支钢笔,然后赵婶就不喜欢我们了……”穆昌玉有些不安。

赵婶子的两儿一女,大女儿叫赵春娟,二儿子叫赵夏河,三儿子叫赵秋海,赵秋海比穆昌玉小一岁,两人时常在一起说话。

“昌玉,这跟你没关系,你别多想。”穆琼安慰了穆昌玉,却也知道赵婶子会这样,恐怕确实是因为这事。

赵婶子以前帮朱婉婉,是因为同情朱婉婉,但近来他们家日子好过起来,他找到了好工作不说,都能买钢笔了……赵婶子肯定也是有点嫉妒的,自然也就不乐意再处处帮着朱婉婉。

“我们要不要送她点东西?”朱婉婉问:“之前我送猪肉,她挺高兴的。”

对赵婶子来说,朱婉婉不过是一个她帮过几次的邻居,她有家人有朋友,不见得多在乎朱婉婉。

但朱婉婉来说就不一样了,赵婶子是她离开穆家之后第一个说的上话的人,对她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她想跟赵婶子搞好关系。

“也好。娘,明天我带个汉堡回来,你送过去吧。”穆琼道,汉堡是稀罕东西,让朱婉婉拿去送人挺好的。

穆琼说话的时候,已经往自己的饭里舀了好几勺用油渣煮的豆腐。

煮过的油渣软软的,却还香得很,穆琼一口气吃了三碗饭,这才带着自己辛苦抄好的稿子出了门。

他要去投稿了,去《大众报》的编辑部直接投稿。

这时候投稿,也可以写信寄过去,但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直接上门。

这一来是寄信很慢,二来则是这时很多看报的读者会给报社写信,如果你把自己的稿子随随便便寄过去,人家不小心弄混了,兴许编辑压根就看不到你的稿子。

当然了,大家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时候的报纸基本只在当地发售。

就连申报新闻报这样有名的大报纸,主要发行地点也在上海,更别说大众报这样的小报纸了……这种报纸都是只在上海售卖的,既如此,直接找上门去投稿,自然比写信方便快捷。

说起来,这时候的人订报纸,都是直接去报社订的。

《大众报》不刊登敏感信息,纯粹就是供人娱乐消闲的,因此他们直接就在报纸上印了编辑部的地址,甚至还给自己打广告,说是要订报纸或者打广告,都可以直接过去。

报纸的编辑部在望平街,穆琼坐电车过去,又顺着门牌号一路找,然后就看到一栋洋楼的二楼挂着“大众报”的牌子。

这家报社跟他之前去过的保险公司一样,也是开在二楼的。

穆琼顺着楼梯上去,就看到很多人在一间屋子里忙着,有人在整理信件,有人在抄写着什么,还有人……在应付胡搅蛮缠的读者。

穆琼的目光落在那个胡搅蛮缠的读者身上。

那是个少年,他长得很高大,脸上有伤,表情也做得很凶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就是个没经历过什么事的“孩子”……这会儿,这个全身上下都透着青涩气息的少年正在拍桌子:“报纸你们明天就要发了,总不可能现在还没拿到文达先生的稿子,为什么不给我看?!”

“抱歉,我们报社有规定,为了避免内容外泄不能提前给人看。”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道。

“我又不会说出去,提前给我看一看又没关系!”那少年不满:“以前我想看,别人都是提前给我看的,你们怎么这样!”

“我们有规定。”那中年人又道。

“那你告诉我,李青虎能不能赢,这总行吧?”那少年又道。

“不行。”那中年人的表情越来越不耐烦了。

穆琼也有些好笑。这少年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一不用权势压人,二不给钱,竟然就想知道人家明天的报纸的内容……

几次三番被拒绝,那个少年垂头丧气的,他没有继续问,但依旧站在那个中年人的桌边不肯走。

编辑部的人也不管他,任由他站着。而这时,终于有人注意到了穆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