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慎等啊等啊, 等到夏瑜大婚结束都没等到夏瑜来探望他,他实在等不下了, 最后睁着眼睛去世。
消息传到宫里,夏瑜愣了半响,最后道“他还是我的太傅,我想去祭一祭他。”
清竹道“我也要去的, 他不光是你的太傅,也是凤国的功臣, 这点史书也会记载, 接下来的事你别管了,我去办。”
沈慎的几个儿子留不得,但不能用他们的戏言定罪,清竹动手比夏瑜动手要简单。
沈慎的葬礼很风光,两代帝王出祭, 任谁也不能说沈家失了帝心。葬礼结束, 沈家的几个儿子四处奔波,想找人问一下夏瑜,我们老子的爵位还没往下发呢, 哪怕递减,也得有一个啊。
以前的时候沈慎的大儿子跟着父亲进宫很简单,就是夏瑜见到他也很亲切,现在沈家没人有资格进宫,沈大只一个秀才的功名,想进宫压根不可能。
有个知情人就给他们指了一条路, “别看两代帝王恩赏你们家,实际上你父亲早就得罪了大凤帝,你们如今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等到大凤帝走了,陛下自然会记起你们的。”
沈家人想着夏瑜以前对待他们的好,觉得很对,眼巴巴的等着清竹赶紧离开。
接着沈慎的大儿子发现家里几处生意日渐消耗,渐渐的竟然维持不下去了,那个知情人又给他们出了主意,“你们兄弟眼下留在这里也是碍眼,你看沈大人没了,谁都敢欺负你们,不如弄条船出海个一年半载,既能贴补家用,又能避开大凤帝的目光,到时候再回来,陛下也会怜惜你们兄弟,岂不两全其美?”
凤国跑船一点不稀奇,大港口都好几个,沈家本身就有船队,于是沈家兄弟就上船出发了。
等到他们一走,清竹叮嘱了儿子一番话,也要动身去启国。
几个月后,夏瑜得到通知,沈家兄弟的船只遭遇了风暴,他们兄弟坐的船沉了,只船员救了出来,沈家兄弟因为风暴来临缩在船舱,彻底喂了鱼,沈家彻底没后了。别看如今船队多如牛毛,大海上出事的也不少啊,谁也不能保证出海的船队没事,只能说沈家兄弟倒霉了。
夏瑜在沈慎经常教导他的书房里坐了半天,那些过往的岁月历历在目,沈慎手把手教他写字教他念书,牵着他的手在御花园散步,扶起摔倒的他,曾经他对自己应该有父子之情吧,可惜一切都在至尊的权利面前黯然失色。
沈慎还有两个女儿,都是庶出,且都没成家,殷家恨不得隐姓埋名,自然更不愿意接手。
这两个女孩的母亲是沈慎的妾,沈家倒台后,等于墙倒众人推,这两个妾到衙门里要求脱离沈府归家,想把女儿带着,律法上也是允许的,于是她们也得到了一份家产谋生,也从不以沈家人自居,平时嘱咐两个女孩子“你们虽然姓沈,以后嫁了人却是夫家的人,别记着曾经的荣耀,懂吗?”
两个女孩子也伶俐,纷纷冷笑道“当初父亲和嫡母也没待见我们,我们反倒是被连累的不轻,殷家恨不得把我们当隐形人,沈家的荣耀我们姐妹也没沾上多少,陛下能容我们姐妹嫁人就不错了,将来自然是过我们自己的日子,娘和姨娘放心吧,我们姐妹定然给你们养老!”
皇后打听了这两个姑娘准备嫁人,让把沈家封存的财产分成两份给两个姑娘当了陪嫁,夏瑜知道后握着皇后的手久久没放,这两个‘妹妹’自己从没在意,母亲一向对女子宽容,所以只料理了沈家儿子,这两个女孩子就是给沈慎留的根,不过沈慎估计不会稀罕。
稀罕不稀罕,这也是夏瑜能给的最大的情面了。
后世论名臣谱,沈慎也是位例其中,他后来确实昏聩,可凤国的建立,他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这点清竹从来没有否认过,也不会否认。
清竹回到启国,夏衍高兴的不得了,扑上来显摆这么长时间自己把家看的多么多么好,清竹笑盈盈的听着。
启国的地盘比凤国要大,要好,但是人口始终是个大问题,虽说只要没有战乱,百姓能吃饱喝足就能繁衍生息,可这毕竟也要时间。
凤国建制完备,可惜地方窄小。启国地大物博,却没有人口大量填充,清竹还不能大量用凤国的人来填补启国,这个只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能自己慢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