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一夜成名

所以,关于对朝鲜的倭人用兵的事情,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态度,毕竟在前些年倭寇闹得太凶的时候,京师的百姓也隐隐听到了一些传言,后来戚继光整军,一扫东南沿海,倭寇被打怕了,轻易不敢再来骚扰,于是,和北边的李成梁不同,李成梁是不管蒙古人捣蛋不捣蛋,每年准时出去杀一圈,带回不少人头,所以,在百姓心里,就有了这

么一个印象,蒙古人是很凶恶的,若不是李大帅镇边,事情就大发了。

但是,倭寇不不上岸了,被戚继光打怕了,戚继光哪里去找战功人头去,几年下来,东南沿海的平静,反而让人觉得,倭寇实际也没什么本事,就会骚扰一番,朝廷大军一驻扎,就跑得没影了。

于是,对倭寇的轻视也就来了。

第一次入朝援军三千人,也是在大多数人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被派出去的,结果现在自然知道了,倭寇还真不是纸扎的,见到大明的军队,也不是望风而逃的那种。

朝廷再次整军,但是,这一次又矫枉过正了,大概是第一波援军败得太惨,哪怕是杀了当时带兵的将官,也止不住这种畏敌如虎的趋势,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要是大军出征,从军队到百姓,都对倭人怀有恐惧之心,这仗可就没法打了。

这样一批倭寇的人头和俘虏,被押解到京城,兵部当机立断,将这个过程,弄得声势很是浩大,当然,期间如何斩杀这些倭寇的过程,也是大肆渲染,基本上,这事情弄得大半个北京城都知道了,甚至有些茶楼酒肆,立刻就有了说书人关于这次战斗的话本。当然,不得不说,锦衣卫在这市井间散步消息的能力这个时候也是派上了很大的用

场的。

这官方的力量主导舆论,民间的配合,这百姓们顿时就有了这样一个看法上的大转变,哦,倭寇也就这个样子么,一个个小矮子,能凶到什么地方去,咱们不过是锦衣卫的一百新兵,对阵他们两百多人,也能斩杀一半,俘虏一半,这次朝鲜战事,朝廷派了那么多精锐去,那倭寇还不得望风而逃啊。

有了这种认识,这民间的闲言碎语顿时就少了不少,朝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当然,那些倭寇俘虏们,在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后,为了酬谢这些百姓的热情,一个个还是被洗干净了脖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砍下了脑袋。

当然,这整件事情当中,得到的好处最大的,还不是朝廷,而是王子和和吴虎臣,吴虎臣就不说了,水师的游击,也就对着敌船轰了几炮,实在是没什么好说道的,哪怕是大明人本来就有英雄情结,但是这英雄要是连个值得吹牛的事情都没有,那也就没法谈了。

但是王子和就不同了,得益于吴虎臣,这次战斗的经过,吴虎臣可是在战报上写得非常详细,那其中可以添油加醋的地方可就太多了,一个新扎的锦衣卫千户,带着一帮锦衣卫新兵,对战几百如狼似虎的倭寇,还一人没有折损,斩首数十,俘虏数十,这简直就好像是话本里走下

来的天兵天将一样,对这样的人物,老百姓不津津乐道才怪呢!

王子和可没有想到,自己是以这种方式,在大明的京师一夜成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