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是一个级别啊!

第四十六章

又说了一会, 将花滑队的工作安排好, 两人又谈了一下速滑队的事, 最后李虹说:“今年的年度体坛风云人物,男运动这边, 最有可能的还是落在速滑队头上,你跟着花滑队, 也别忘记速滑队那边, 重点还是要放在速滑队,知道吗?”

“嗯。”朱彤点头,胖乎乎的圆脸上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很甜。

出差的事情定下来,朱彤就开始做前期准备,既然已经决定这期的报道里会关注苏宇, 于是朱彤就打电话要来了苏宇的履历表。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这孩子原先这么一般吗?

朱彤眯着眼睛又朝着电脑屏幕靠近了几分,视线从那密密麻麻的小字上扫过,越看越是心凉。

苏宇九岁因为市轮滑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被市体育局的花样滑冰队相中,并进入了市花滑队。十四岁参加当年的全省花样滑冰大赛, 以省第三名的成绩被招进S省队,在普通人里算是天才。

然而, 随后苏宇在省队里, 无论是在少年组, 还是在青年组, 都没有出色的成绩,有些时候,甚至仅仅滑了一个短节目就被淘汰,年初青运会的比赛最后拿下了十一名,应该算是苏宇这些年最好的成绩。

按理来说,一名运动员的成长轨迹是有迹可循的,即便进步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然而前后不过隔了半年的时间,再在国内比赛上出现的苏宇,却以让人惊叹的高分,力压热门冠军张亮和闫冰冰,获得了冠军。

这……应该说是苏宇的厚积薄发,还是一时状态?

朱彤其实看过这些资料后,心就有些凉了。

苏宇的生平简历太过一般了,爆发的也太快、太高,就像是喷薄而出的熔浆,那一刻的惊天动地,然而却可能只是转瞬即逝,便迅速归于平淡。

这种情况,在运动圈太常见了。

年年都有异军突起的小选手,被誉为天才,能力本身就不差,那一年的状态又特别好,于是这一年,干掉了多少著名的老选手,被誉为“XXX的接班人”“华国的明日之星”,被观众议论,被媒体追捧。

但是很多这类型的运动员,是爆发的快,沉寂的更快,今年还被吹捧为“某项运动的接班人”,第二年,可能连国际大赛的名额都拿不到。

这里面的因素太多了。

比如去年的状态特别好。

比如因为生长发育进入了状态不稳定期。

比如被人吹捧着飘飘然疏忽了训练。

比如可能过去的一年,真的是他人生的最巅峰,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永远无法再超越。

朱彤没办法分析苏宇是哪种情况,因为花滑运动员也是一个讲究状态的运动,不单要几分运气,能不能出成绩,也和身体发育有关系……

朱彤想到这些,又将资料拉回到了资料的上方,当视线落在身高那一栏的时候,叹了一口气。

1.78米啊……

找到原因了!

大约是进入第二发育期结束,身体极速抽高稳定之后,肌肉却还没练出来,这个时候的花滑选手一般都会迎来一个爆发期,视觉观赏性更加地出色。

因此也能够说明,为什么他的节目编排分那么高了。

包括动作技术分,身体轻,自然做起来更加轻松一些,所以才会赢了闫冰冰和张亮吧。

得出原因。

朱彤也不是对苏宇没了期待,只是没有原本那么期待了。

她想要找的选手不是一时的暴发,而是可以长久坚持,甚至有冲击世界冠军可能性。

朱彤仔细看过苏宇资料,做过笔记,采访还是要继续的,毕竟是全国冠军,应该重点报道一下。

然后她便又找来了其他选手的资料。

很多选手都是青年组的老常客了,自觉无法在成年组拿成绩,便长期停留在青年组,目标也不是冠军,只要拿下一块奖牌就好。

有些人,甚至只想要在比赛上滑完短节目和自由滑两个节目就算满足。

直到,她看见了伍弋的资料。

十五岁。

水灵灵的年纪,就算在少年组再待上一年也无妨,资料上贴的那张照片还有着未退的婴儿肥,但也可以看见一张精致的小脸儿,盈着笑,眼神灵动,很是耀眼。

第一眼,朱彤就觉得这孩子长得未免太好看了吧。

然后再看资料——哎呦!?去年少年组的冠军啊!

这是有才华还有颜值呀?

媒体人的敏锐让她瞬间确定,伍弋会出名!

哪怕到了青年组拿不了冠军,哪怕只有前八名,以这小孩的长相,就会有一群颜控粉喜欢他。

花滑与速滑队同属滑冰队,可惜花滑男单一直没有出过成绩,导致花样滑冰的报道一直不多,关注的人也很少。这小孩要是可以拿下冠军……媒体肯定会捧他!

这样一想,朱彤倒是对伍弋充满了期待,也希望他可以继续保持少年组的水平,一举斩获青年组的冠军,就好了。

两天后。

朱彤背着她装满了资料的笔记本电脑,拖着的行李箱里还放着从摄像部借来的高倍数摄像机,来到了这届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举办的城市。

J市!

J市在华国的北方,一直被誉为冰上运动的温床。

这个省出了很多冬季项目的运动人才,因此所拥有的冬季运动项目的场馆也是最齐全,最气派!

这一届大奖赛的花滑举办地在J市最大的滑冰场馆,在三年前还承办过当年冬亚会的滑冰主场馆。

走进场馆一看,里面的设施设备齐全气派,场馆足以容纳一万二千人观看比赛。

当然,一场国内花滑的比赛,比起冬亚会的吸引力还是差距很大,一眼看过去,观众并不多,除了参加比赛的选手团队,观众大约也就两千来人。

观众被集中在了运动场的一边,正对冰面的位置,而媒体记者则被安排在对面。

这是这类冷清大赛的老套路,摄像机从这个视角拍摄比赛,还能拍进不少的观众,会显得很热闹。但实际上,场馆的另外一边是完全空旷的。

除了自己外,就孤零零的十来个媒体人,身后左右是大片的空座位,就连灯光在这里都暗了很多。

朱彤也算是冬季运动项目采访记者的老人了,一到场,就被招呼着和其他的媒体记者坐在了一起。

简单的寒暄之后,她了解到,这里除了她是大台的记者外,其余的都是地方电台的,甚至还有一个J市某镇的记者,说是今天参加比赛的一名选手就是他们镇的,具有拿到奖牌的实力,所以便安排过来做第一手报道。

大家坐在一起,便开始讨论这次比赛的情况,分享资料。

朱彤是女同志,又是大台的记者,虽然大家都在和她交谈,但是却保持着足够距离,没过一会,朱彤身边也就冷清了下来。

这个时候比赛还没有开始,观众们却已经就位。今天最先比的项目是双人滑的短节目,第一个要上场的选手正在场边上做热身准备。

朱彤手脚麻利的将摄像机架好,并调整好位置,然后便坐回到了原位。

她身边隔着一个座位,坐的是林强东,J省的记者,也是这批记者里,除她之外单位级别最高的一个,此刻正侃侃而谈。

林强东说:“周小波和贾青这次没过来,能够拿下双人第一名的,我看也就知道邹勇他们了吧,这两人啊虽然年轻了一些,但是技术难度很高,只要发挥稳定,就算去国际大赛也没问题。”

马上就有人接道:“可惜月初的法国站失误严重啊。”

“是啊,所以还得练练,大赛经验不足啊,再过两年就好了。”

“苏子栋这次表现不错。”

“高峰期来了,也该出成绩了,我看华国这一站,应该能够拿下奖牌了。”

“世界排名也该升一升了,能够进入前五吗?”

“这个……不大可能,我看也就是前十。”

“唉!男单这边拉了花滑队的后腿啊。”

“别提了,我有个朋友说,冰协那边最近压力很大,投入那么多的钱,手里捏着的都是人才,结果还没有俱乐部的潜力大,你说他们急不急。”

“你说谁?”

“闫冰冰。”

“对!是有这么一个人,怎么了?”

“法国站滑了个二十三名,人才十七岁,才升上成年组,再给他一年,未必不能顶了苏子栋的位置。”

“懂了懂了,换谁谁焦心。”

“闫冰冰?”又有人插进他们的对话,“他上个月的冠军杯只拿了第二名,那个第一名呢?没希望吗?什么队的啊?”

“对!闫冰冰当时确实只拿了第二名,第一名叫什么来着,我记得和苏子栋一个姓……”

“苏宇。”朱彤说道。

林强东恍然大悟,点头:“对,苏宇。”

“那个苏宇呢?能上去吗?听说比分差距还挺大呢。”还是之前问话那个人。

林强东摇了摇头:“不好说啊,运动员的状态谁知道是个怎么回事,这个比赛是在H市办的,我也没过去看,每场比赛的裁判都不同,总有些喜好偏差。”

言下之意,苏宇在冠军杯上的得分可能偏高了。

四周围的人都在点头。

能比闫冰冰厉害,那不就是说这名选手的成绩也是能够进入全世界二十多名吗?

不是他们心里阴暗,总盼着别人不好,关键苏宇这人是冒出来的太突然。

像苏子栋、闫冰冰这类选手,早在少年组就出名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上来,大家跟着一路看过来,比起名不见经传的苏宇,大家对他的能力充满了质疑。

即便是坐在这里评论,也不敢话说的太死,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但是,林强东却显然不愿意平庸,在说完这些话后,最后说道:“闫冰冰和张亮他们都升上了成年组,苏宇我暂不评论,可要说是青年组谁最值得期待,我推荐一个人。”

“谁?”

“林哥,您说。”

“哎呦,还有您特别看好的呢?”

林强东笑道:“伍弋。”

“去年少年组的冠军,如苏子栋、闫冰冰这类的天才人物!”

朱彤一听,也笑了。

她和林强东想到一块儿去了。

伍弋升上青年组,今年不行,明年也是可以的,再加上那出众的容貌,未来必将成为媒体的焦点。

她现在,就有点儿迫不及待地想看伍弋上场了!

八点三十分,大奖赛的比赛正式开始。

比起冠军杯这类比赛,大奖赛的奖金更加丰厚,所以来参加比赛的选手也更加地多,除了个别已经在国际上展露头角的选手,基本国内一二线的花滑运动员都会来争一争。

本届比赛,双人滑青年组一共有二十六报名,成年组更多,有三十一对报名,即便短节目只需要2分40秒的时间,可是加上选手打分和换场,单单是双人滑的部分,就用掉了三个多小时。

一转眼就中午。

时间紧张。

裁判员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马上就要进入男单的比赛。

朱彤用记者证领了工作餐,低头吃着,便听见林强东对身边的人说:“不行了,年纪大了,中午不休息血压太高,我下午再过来。”

另有人也说:“短节目太熬人,看了一上午,我脑袋也疼得厉害,我也回去休息休息,晚一个小时再过来。”

这两人说完,就放下筷子起身离开。

一起无声无息走的还有两个,四个人,正好凑一桌麻将。

这一下,剩下的媒体记者,除了朱彤以外,就剩下一些地方小报的记者了,不能走,也不敢走。

朱彤心里有点不高兴。

她知道他们为什么走。

午饭后接着的比赛是男单青年组的,确实没什么好报道的,就连朱彤也就是对伍弋和苏宇有点点期待,要不是因为她是大台的记者,单位管得严,她也想去休息一会。

不出所料。

比赛再开始,男单青年组的选手登场,在那慷慨激昂的音乐中,滑的那叫一个渣!

青年组,论节目的难度和流畅性,真的比成年组差了很多啊……

朱彤打了个哈欠,揉掉了眼角的泪水。

旁边地方媒体的年轻同志脖子歪着,已经打起了鼾。

迷迷糊糊地过了一个小时,场馆里响起了广播声。

“伍弋,十五岁,来自国家花样滑冰队,短节目,《风中的尘》。”

伍弋!?

朱彤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

她急忙站起身,走到了摄像机边上,将镜头对准了入口的位置,调整焦距,一张精致清隽的脸便出现在了画面里。

亲眼看见那张脸的时候,朱彤的呼吸顿了一下,疲惫的眉眼马上就染上了一抹慈爱,嘴角的线条也软了下来。

这孩子……还真的长得很好看呢。

运动员。

重点是运动。

运动成绩好了,拿全国冠军、拿世界冠军,他们作为运动媒体,也会跟踪报道。包括观众们,也纷纷自诩为事业粉,是有内涵有追求的粉丝,所以运动员长得只要不是太磕碜,他们都不会挑剔。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自然不是。

成绩和颜值在运动圈这个地方很难并存,粉丝们也不过就是自我安慰一下,给自己包装一个事业粉的名头罢了。

若是有一天,真的出现了一个成绩出色亮眼,长相堪比明星的运动员,粉丝们会不喜欢吗?

怕是会疯了喜欢吧!

至少朱彤在看清楚伍弋长相的这一刻,随着他眼眸的流转,随着他嘴角莞尔的一笑,随着他一抬手,一伸腿,朱彤自己都不知道此刻她的脸上,已经挂上了妈妈般的笑容。

哎呦!

这孩子长得……

真是……真是……太招人疼了!

白皙如瓷釉的脸上,一双浓丽的眉毛飞扬,圆而水灵的大眼睛睫毛浓长,悬胆鼻,红润饱满的唇,尤其脸小,十二分地上镜,比起什么颜值出道的童星还好看,往冰上那么一站,啧!这小身板挺得!精神!

《风中的尘》是伍弋的短节目,他滑这节目滑了三年,从一开始的两周转,到如今的三周转,他就一直在和这个节目耗。

“又是这个节目啊?”

“好像年初拿冠军的时候也是这个节目。”

“都进国家队了还没换。”

“估计时间太短了吧,还不到三个月呢。”

“要是一进去就换,应该也差不多了。”

“谁知道呢?”

“别说话了,看吧,不换节目能够感觉进步更明显,你看他的流畅性比起年初强多了,技术动作难度也提高了呢。”

伍弋的节目开始了,能来看这种国内小比赛的,肯定都是冰迷,有少数的人,对伍弋也多多少少有些印象,毕竟是少年组的冠军,而且长得好看。

这样有才华还有颜值的选手,想忘记也难。

但是这样的人不多,更多人还是客观的观看伍弋滑冰。

冰感很好。

在冰上的流畅度非常地高,与前面所有的选手都不在一个级别,一看实力就很强,无论是转三还是柔科,步伐上衔接紧密,不说信手拈来,却也从容不迫。

一个后内点冰三周猛地跳起!

就像骤然绽放的花朵,惊艳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