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时期,一百年的时间差都会有科技发展的分水岭。
更何况他们两城人相隔千年,恐怕更难互相理解。
柳恣心里还在思量着怎样让江银与扬州人互相往来,有点走神的嗯了一声。
“想什么呢。”吴恭拎着钥匙走了进来,笑眯眯的跟郭棣打了个招呼:“郭老先生好啊。”
他非常自来熟的一手揽上那老头的肩,像带乡下来的老爷爷一样进去参观:“这烟囱啊,不是用来礼佛的,这是咱们这儿的人建的啦,大概花了半年多——”
“半年?!!”
其他几人跟在他们身后慢慢的走,心里装着不同的事情。
在所有人之中,钱凡算是了无牵挂,最轻松的那个人。
他在部队呆了太久,退役以后去了公安局,又开始着力整顿整个镇子的治安环境,布置天网式的监控设施,这辈子都如同烛火般发光发热,以至于现在都没有成家。
父母倒也随他去,不催不问,只叮嘱他照顾好身体,别受伤。
2030年的时国已经有成熟的养老体系,加上普遍的婚姻和生育自由,人也活的还算轻松。
而其他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柳恣的父亲是企业家,母亲在华京担任高官,现在天人永隔,再想念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他要面临的问题太多了。
在还在做镇长的时候,柳恣就几乎没有怎么好好休息过,哪怕是镇子里的大小计划告一段落,还要去国内和国外考察学习,不断地调整新的方案。
现在异常顺利的拿下了扬州城,他要负责的东西是直接翻了数倍。
扬州城的城市改造和经济建设,扬州城外的电网布控和对外敌的防御,还有江银镇和扬州城的关系如何处理……
以至于在最近半个月里,他连睡着的时候都在下意识的思考这些事情,梦都没法占据他的时间。
吴恭和厉栾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中,但前者是为了忘掉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短暂的逃离残缺的生活。
厉栾相对稳定一些,只是有些头疼自己没办法分身,要管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今天是热电厂开炉的日子,按理说应该非常热闹才对。
往常遇到同级别的事情,总归会剪个彩说几句场面话,大家一起欢呼几声,回头还会聚在一起摆几桌酒。
但是由于军部和工程部的人们都在各忙各的,热电厂的职工也被削减了近六成的名额,整个厂区都空空荡荡的,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在匆匆忙忙的往来。
老厂长本来以为自己要退休了,谁知道异变之后还会被返聘回来,正热情高涨的指示安全检查员通报各环节的检查情况。
此为防盗章, 比例50, 时间24小时。 宋代与唐代的典型区别, 就在于通用能源。
从这个时代开始, 煤炭开始被广泛运用, 从山西往东有大量的山脉被开垦出矿井,到了冬天全国几乎都没有供暖问题。
虽然就现在扬州以北基本上都被金国给占了, 但煤矿生意照样进行不误——毕竟金国也想坐地收税,断然不可能干涉这些往来。
人们虽然对江银的人保持警惕和审视的态度, 好在有郭棣老爷子的引荐,好几笔大订单都在几天内敲定,伴随着货运卡车的轰鸣作响,一批批的煤炭陆续运往了江银镇。
对于车这个东西, 扬州城的人们还是保留着好奇心。
他们隐约觉得这些外邦人没有敌意,比胡人要聪明神奇许多, 手中有数不尽的宝贝。
正因如此,当汽车轰鸣着喇叭,示意人们开路的时候,许多人甚至会站在道路两侧, 观望那车是如何跑动, 里头的人又是如何出来的。
四千斤煤炭几乎掏空了好几户富贵人家的储蓄,吴恭和柳恣商量了一下, 决定走供电配给制。
优先恢复政用和军用的配电, 同时热电厂暂时只开放一半的产能, 避免之后续不上煤炭。
在合理的规划下, 即使煤炭的供应突然中断,也可以再撑着供电半个月。
在热电厂重新开炉的那一天,柳恣带着郭棣老爷子去了趟江银镇。
从坐上车的那一刻,老头就在抖。
孙县令是没见过世面,书也读的少——他与现代事物接触的时候,全程都是懵的,问都不知从何问起。
可郭棣毕竟戎马半生,被小姑娘扶进这车里头,脑子里就全是那些志怪神话里的东西。
什么饕餮白泽全出来了——他并不能理解这个能驮动这么多人的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这马车怎么没有马?”
赵青玉颇有种哄自家老爷爷的耐心,认真道:“这是机械,就如同你们古书上的水木流马一样。”
郭棣愣了下,正试探着触碰扶手,车子就发动了。
他讶异的看见玻璃窗升了起来,透明的屏障外景物一览无余。
“居然——居然会自己动!”
“老爷子别怕哈,这东西不咬人的。”坐在前面的钱凡笑着道:“这就是个机关密致点的马车。”
郭棣绷了神色,强行装作一副见过市面的样子,只嗯了一声。
车子只花了十五分钟就到了江银镇,这期间老爷子的眼睛到处乱瞟,生怕错过了什么东西。
竟然有如此快的马车!难道真是腾云驾雾不成?
可这几个年轻人从谈吐做派,到饮食喝水,都不像神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