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6

继文看着文气,可力气不小。章小叶撑不住了,就坐在小板凳上,瞅瞅这个瞅瞅那个。

大娘在灶屋里做饭,娘在机房织布。爷爷、大伯、大堂哥在掰玉米棒子,把那外皮一扒,七八个玉米捆在一起,挂在屋檐下,金灿灿的。

这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丰收的喜悦,令人心满意足。

章怀良估摸了一下,说:“今年收成不错,交了公粮之后,还能落下不少,撑到明年夏天应该没问题……”

听到这话,一家人心里都很踏实。

冬寒和春荒是最难熬的,可有了粮食就不一样了。

江玉梅想改善一下生活,就蒸了一大锅玉米面馒头,黄澄澄的,冒着香气儿。这味道比高粱面饼子强多了,就连章小叶都觉得好吃。

“大良(娘),发糕!”

章小叶吃过发糕,宣宣乎乎的,又甜又软,就想让大娘蒸一锅。这一个月下来,她口齿清楚了一些,就连说带比划的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呦,小叶子懂得不少嘛?” 江玉梅哈哈笑着。

继霞狐疑地瞅了一眼,小叶子啥都懂?好像还识字?章小叶心知露了马脚,可为了吃的,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章小叶对家底感兴趣,就跟小叔打听。

长河说:“叶子,咱们家有三亩旱地,两亩水田,是我爷爷,也就是你老太爷挣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家业。如果不是分家,咱们家有三十多亩地呢……”

章小叶不晓得老太爷是何许人也?只知道走南闯北很能干。算起来,老太爷有六七十岁了,可呆在外面咋不回老家啊?

这些日子连蒙带猜的,对家里有了进一步了解。

爷爷兄弟三个,他排行老大,十六岁就成亲了。他跟奶奶同岁,生了五男一女,六个孩子。大伯是长子,守着祖宅家业。二伯、三伯成亲后,就单门立户分了出去。

小叔是个意外,奶奶四十二岁怀上的,就当成了老来宝。可惜,小叔还不满五岁,奶奶就生病走了,姑姑也出嫁了。亏得大娘有担待,把小叔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着。可继霞和继文也是小娃娃,有时候顾不过来,小叔就粘着娘。

娘是个新媳妇,性格温柔,跟大娘的火爆脾气不一样。小叔跟娘格外亲近,连带着对她这个小侄女也另眼相看。

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如果不是爹跟着部队跑了,娘脸上的笑容会更多一些吧?

娘说爹长得像爷爷,高鼻梁大眼睛,个子高高的,笔直笔直的,就像白杨树一般。她时不时瞅瞅爷爷,想象着爹的模样。

*

打商城定在了十一月,也就是农历十月。

从七里店到柳沙湾都是后勤驻地,有兵工厂、卫生院,都藏在林子里,用树叶和茅草伪装着。为了迷惑敌人,漫野地里搭起了窝棚,一个一个,真真假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