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凉快,夏天感受到炎热。
一切的一切,简直出乎他们的意料。农村蚊子多,众所周知 ,都是知道的。
可老三家硬是没有蚊子,你这上哪儿去说,他们二老在老三家,难得在热天的夜晚,能一晚不醒,睡到天明。
二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不打算出去对任何说。
清早,宋大福驾着生产大队的牛车,朝市里去。
本村离市里比县城还近,县城没有火车站,市里有,乡公社通知他去市里火车站接下放到村里的几人。
到了火车站,已经有工作组提前抵达,外面还有桌子椅子,是登记的地方。
宋大福跑过去先登记,工作组的男同志,淡漠的望了一眼老农民宋大福,淡淡的嗯了一声,然后登记好,“等下等人出来了,分配好你直接带走就是,住的地方可是准备好?”
“啊,准备好了,通知我的干事说了,地方不用太好,能凑合住就行。刚好山脚,以前有个老猎户的家,那地方危险,我们生产大队没有人住。那地方我想着就划给他们住。”
宋大福赶紧弯腰汇报,他时常因为办事进城,县里,市里没少跑,外面的形势他看的清清楚楚。
“不错,这种人啊就得住那危险的地方,但不能死人知道吧?”那干事点头说道,随即又说,“生老病死可以有,但不能有别的死法,你可明白?”
“明白,明白,我们生产大队第一次来这种人。有些政策上的事情,我搞不明白,想问问干事同志,那口粮怎么给,还有做些什么活才对?”
看着宋大福谦卑的劲,工作组的干事很是满意,心里想着:是个听话的好同志。不错不错。
心里舒坦了,干事也愿意多唠两句,“口粮你们看着给,不饿死人就行。做事嘛,当然是什么活累什么活脏,没有愿意做的,就给他们。只要不累死他们,不饿死他们就行。别的生产大队下放的人一星期交一次检讨,但你们生产大队因为路难走,可以累积到一月交一次,一个月每人得有四篇检讨,一次□□上来就行。”
干事还蛮耐烦,态度也还不错。
“行行行,一定一个月交一次检讨。谢谢干事同志,下次如果去我们大队,一定要去我家,我让家里人做上两个钵子菜。好好招待你。”
此时,两个钵子荤菜已经是好招待了。
那干事听了心中舒服,点点头,说,“别说什么招待不招待,我们下乡可不是为了吃席,是去工作的。”
说的一本正经,可那上下自动吞咽的动作出卖了他。
想来也是馋荤菜的。
“那是,那是,都是下乡工作的。我知道知道的,招待招待上面干部,那也是一种礼貌不是?”宋大福能让凤凰生产大队,一次次度过人为的危机,与老天爷给的危机,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为人能屈能伸,但心中自有正义与道德底线。
工作组的干事彻底记住啦宋大福,对他也很有好感,拉着宋大福嘀嘀咕咕的说了很多 ,全是下放到凤凰生产大队的几人的背景,还许诺说,“宋大队长,以后那些性格不好的,一定不会送去你们大队。”
“谢谢谢谢,那真是太感谢了。”宋大福双手合十的感谢眼前的干事。
等了一个小时,火车在呜呜的笛声中抵达了市火车站。
一阵喧闹以后,普通的乘客已经离开,只有一批老弱病残的下放之人还在站口外的开阔地,等着不同生产大队认领。
宋大福一眼就认出来一对夫妻,小时候见过。
他还给那人做过一阵的临时通讯员。
运气不错,那对夫妻就是分到凤凰生产大队的,随行的还有他们的小孙子,一个十三岁左右的男孩。除了这家三口,还有一位中年男人,一位快五十岁的老男人,都是单身。
凤凰生产大队,一共分来五人。
那对夫妻显然也认出来了宋大福,避开眼神,装作不认识宋大福。
另外两位单身男人五大三粗,与那一家三口关系貌似极好,五人连行李都没有,就身上穿戴的衣服,破破旧旧。
路上,宋大福给五人简单介绍凤凰生产大队。
路上一直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十三岁的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孩,眼眸灿若星辰,没有宋大福看到的下放人的颓废。
眼神中全是向往,这可有点让他匪夷所思,摸不头脑。
牛车下了大公路,进入村道,那一路上的坑洼,颠死个人。即便见惯各种的几位,也被颠的想死。
到了村里以后,路反而平整好走了,一路上驾到山脚的一处土坯砖屋前,宋大福带着几人进屋,“屋子好些年已经没有住人,前两天我让我家里打扫过,还拿了一些家里用旧淘汰下来却不舍得扔的物件,你们先凑合着用。
缺什么,跟我说一声,还有晚上,你们把前后院的木板门要关紧。
以前这屋是老猎户家的屋,因为离山脚近,也是全村唯一有前院的屋子,夜晚一定要关好门,知道吧?”
那位宋大福认识的男人,缓缓点头,“知道,我们一定会关好门。”
“那行,我带你们先到屋子里瞧瞧。缺什么直接说,粮食已经给你们放在厨房,厨房的一整套都齐全,是我自家兄弟三家一起拼凑的全套,十个人吃饭都够,一共四间房,床铺也修好,床上的旧被褥都是洗干净的。嫌不软和,就跟我去大队部领稻草,底下的稻草多垫一些。垫的盖的都是我家,还有我家老三家里凑出来的,刚好四套,旧了,棉絮已经硬的很,没事多晒晒。实在不行,就送去弹棉花的棉花匠家里翻弹一下。”
宋大福其实不想自家出那些物件,可他去过有下放人的村落问过,下放的人都是什么也不带,大部分都是以前的能人。
他才急急的在自家拼凑,村里的其余人,家家户户都缺垫与盖的棉被,就是用了十几二十年的旧棉被,结成了硬团的也不舍得扔,送去棉花匠家里还能翻弹。
翻弹以后还能继续用。
棉絮是他从自家与老三家里硬凑出来的,为此没少被家里妻子埋怨,好在在老三家里有几床已经不用的旧棉被,一直搁置在箱子中,见他为难,三弟妹二话没说,就拿出来五床棉被给他。
有两床还是老三结婚时弹的棉被,上面用红线有描字,他认识。
弟妹说,是从结婚到现在十九年淘汰下来的所有棉被,一共五床,可给他解决了大事。
交代完毕,宋大福又到后院,指着后院说,做事的锄头,还有铁锹,做农活的工具都在。还有说菜种子都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让他们休息今天与明天。后天再跟着上工。
至于村里的牛棚放牛的工作,真不需要他们,那是村里老人的工作。收拾牛粪暂时也不能交给他们,要让他们先学习怎么收拾牛粪,还有牛粪的堆放,才能交给他们做。
宋大福离开以后,去了牛棚交还牛与牛车,然后直奔三弟妹家,现在已经是中午,老爷子也该下工回家吃饭。
他有要事汇报。
等宋大福离开以后,那位认识宋大福的男人拍拍妻子的手说,“我们福气不错,居然还能重回故地。见到故人,只是不知道宋大哥是否还健在?”
“在的,宋大哥肯定还在。年龄又不是七老八十的。”他的妻子安抚着他。
“对对对。”那人哈哈的笑了起来。边上的其余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薅着脑袋上的头发问,“老领导,到底说的什么呀?”至于那人的孙子,则是什么也没有问,好似成竹在胸,好似什么都知道。
小少年面带微笑,望着清水湖的北堤,心里全是满满的安全感还有期许。
中午,下工回到家的嘉敏,洗洗手,掸掸身上的灰尘,直奔厨房,厨房里已经煮好饭,菜也备好,只需要她炒炒。
老太太住在这儿,可帮了她大忙,虽然白天需要带着大哥的孙子轩轩,但也帮她做了不少事。家里的鸡,猪,都不需要她担心。
到了时候老太太就去给它们喂食。
还有帮忙煮饭,备菜。
她进厨房,那小不点也跟在后边,舔舔红润的小嘴问,“三奶奶,我要吃炒虾米。”
“好,三奶奶给你做。”嘉敏摸摸小轩轩的脑袋,从里面拿出来虾米,都是剪过尾的,大人吃,不会剪。可有小孩子,嘉敏都是剪过的
用剁碎的青椒炒虾米,会做的人,炒出来的虾米味道极好。
利落的给小家伙蒸了一碗鸡蛋羹。
辣椒炒茄子,煮老豆角米,炒了一个丝瓜,一个鸡蛋羹,一个青椒炒虾米,一个拍黄瓜,家里六个大人一个孩子。
孩子们过几天才会去学校报道上学,小南小莲兄妹俩也在家里。
小南也跟着下地挣工分,小莲在家里做事,打猪草煮猪食之类的,帮忙奶奶一起做事带轩轩。
宋大福气喘吁吁的跑来,正好遇到嘉敏家里快吃饭。
跑来就坐在老爷子休息的躺椅边坐着,坐在身边,附耳嘀嘀咕咕个没完。
压根顾不上与其他人打招呼,包括亲娘。
老爷子越听身体也跟着坐直,等儿子说完,他也附耳在宋大福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半晌。到底说了什么,家里没有人知道。
等两人说完,嘉敏过来说道,“爹,吃饭。大哥一起吃。”
在屋檐下的另外一边的竹床上玩耍的小轩轩,嘻嘻哈哈的与小姑姑玩。
小家伙现在一日三餐都在三奶奶家里,也就回家睡觉,有时候睡觉都是在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