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父心

如今康熙爷的各个儿子都轮番来求见过了:都是来给皇孙报名入宫的,说是选一两个,然但凡有条件的(儿子数量够的),都是送两个进来,也算是双保险,谁知道哪个就入了皇上的眼呢。

皇上听闻雍亲王求见,心情也不错,就坐等这个近来倒霉的老四给儿子报名。

甚至皇上还想,要对老四的儿子比旁人好点,也算安慰他接连丧女之痛。

谁知老四是来请辞的。

四爷说话很有水准,他不能说自家儿子是个脑袋不清楚会给他拖后腿的家伙,也不能说不想让儿子进宫给皇上尽孝。他只谦道:弘时才十三岁,骑射才练了三四年,并不出众,恐给皇上丢脸。

康熙爷叹道:别人都恨不得赶紧把儿子送到自己跟前出风头,只有老四老实,怕儿子给自己在蒙古人跟前丢脸。老四啊,果然是个较真的人。

四爷:心里苦,说不出来。

见皇上有所松动,四爷又恭敬而不失苦涩道:“回皇阿玛,儿子的侧室李氏有过三子一女,如今长女怀恪又……这些年她所出的孩子,也只剩下弘时一根独苗。如今李氏伤心的身子不好,弘时孝顺,也想着侍奉在额娘榻前。”

四爷还顺手给雍亲王府子嗣加了个孝顺的名声。

康熙爷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人,几岁的时候爹妈就都撒手而去,他对亲情是有种天然的执着在的。听了这话倒是点头:“孩子纯孝也罢了。”

然后怀着一种‘老四很老实不争风头,他家儿子很孝顺’的心情,允了四爷的请辞。

李氏母子就迎来了一个晴天霹雳。

李氏反应过来后,在屋里转圈发狠:定是年氏给四爷吹了枕头风!她自己的孩子活不下来,也生不出儿子,就拦着弘时的前程。生怕弘时被皇上看到眼里,以后她那还没有影的儿子没了前程!

她跟弘时有一点很像,就是眼睛朝上看:她根本不相信,钮祜禄氏耿氏等人,包括福晋,能给四爷吹什么有用的风。

出离愤怒的李氏,还没想好怎么报复年氏,就迎来了下一个打击。

福晋让嬷嬷来‘通知’李氏:你身子不好病下了。以后不能出门见客,不要跟外头人来往。

最后加了一句:这是四爷吩咐的。

李氏是侧福晋,是能跟着进宫请安,也能跟京中各府里的侧福晋来往的,四爷既然在皇上跟前说了李氏病了,那就一定要让她病起来,不能让别人看出把柄。

尤其是他那些兄弟们,各个都阴着呢。

李氏在四爷心里又不聪明,所以直接不让她见人,免得被人看着出错。

--

次日,众人就听说了这个消息。

宋嘉书虽不知道背后发生的一切,但想想也知道,只上次兄弟间的事儿,不足以让四爷痛下决心,壮士断腕放弃这样大的机会,肯定是弘时同学自己不知道怎么又惹着这位爷了。

她坐在福晋左下第二个位置,前面李氏的座位虚空着。

福晋平和端严的脸上,露出了少见的松弛,她通知众人:李侧福晋病的厉害,这两个月不来请安了。同时,雍亲王府的女人作为相亲相爱一家人,就不要闹虚礼总去看她了,一定要给李侧福晋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养病氛围。

话说的很好听,一言以蔽之:李氏被四爷关了禁闭,被迫病了,大家以后不用理她。

宋嘉书就看到对面第一个座位上,年侧福晋白玉一样的脸颊上,没忍住露出了一个浅浅的酒窝。

而耿氏则是乐得都快前仰后合了。

宋嘉书的心底也无声无息的松了口气。

看的破时忍不过。

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就算日日用未来会好的安慰自己,但现看着李氏天天挑她们的刺儿,弘时经常性的欺负欺负弘历,她心里的无名火也是蹭蹭的冒。

耿氏处靠消耗兔子以吃泄愤,她则是不停的练字,摞起了厚厚的一摞。

福晋坐在上首,看着下面所有人,都露出了或轻松或快活的神色。

就算是武格格等人,素来不得宠,不会被李氏挤兑,但被别人忽略和看不起的滋味也不好受啊。在李侧福晋眼里,她们简直都不算个人。

连从前想巴结李侧福晋的武氏都受不住了:宁愿不得宠,也不想巴结李氏了,爱谁谁吧。

福晋的心情肯定也很明朗,因为宋嘉书罕见的听到福晋说错了话:“快到中元节了,大好的日子,大家也都吃点好的。”

众人:……

--

七夕跟中元节颇近。

因府里没有女儿家,所以七夕过得倒是随意,只有些小丫鬟玩针影,抓喜子等游戏。

倒是中元节,府里更看重些。很快各院都折起了金纸、银纸元宝,等着到了日子,一起送去焚烧。平时烧这些忌讳,现下终于有个法定节假日可以烧纸,谁没有个过世的亲人呢,时人又看重阴私之事,自然郑重。

何况今年府上又没了两个女儿,四爷更是看重中元,在外面定了两条法船并各色齐全的祭品,让一并烧了。

宋嘉书的元宝却是烧给自己和钮祜禄氏的。

她是意外身亡,身体估计早在现代进了炉子成了飞灰,而钮祜禄氏是病的魂飞魄散。

只能聊以安慰。

中元节阴气重,小孩子眼睛又干净。

四爷特许了弘历弘昼回后院跟着额娘住,烧纸烧法船也都没让他们跟着。

前些日子,他往宫里推辞了弘时入宫之事,回来还想着再借此事点一点弘时,没想到弘时深受打击,根本听不下去他的话,四爷与之谈了两回都不见效果,弘时至今看起来都仍旧失魂落魄的沮丧。

四爷越发恼了:当年皇阿玛明谕斥他喜怒不定不堪大用,他都撑过来了。如今弘时这点子挫折和砥砺都受不了,怎么能成事。

四爷是奔着那个位置去的,他对儿子要求的标准,也不仅仅是王府的孩子。但弘时却连王府的世子都不配做,何谈以后呢?

于是四爷开始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

从前他对两个小儿子顶多是挺疼爱的,可如今,就多了两分审视和看重:总共三个仅剩的儿子里,怎么也得给我出一个聪明懂事的!

三岁看到老,六岁也够大了。

四爷对弘历弘时观察考较起来,这一对比心更塞了:两个小儿子都比弘时还强!

尤其是弘历,才六七岁的年纪,就比弘时还沉得住气。俱四爷私下提了他们身边的人来问,上回的事儿,弘历都没有回去跟额娘告状,小小的孩子,有什么委屈居然自己就咽了,还安慰了好几回弘昼。

人,尤其是上位者,是很少会反省自己的问题。

除非是四爷这样,当年被更上位者骂了挨削了,才被迫改正自己的毛病,或者说也只是面上改正了自己的秉性。

当面对下面的人,他们是不考虑自己的问题的。

就比如四爷看待弘时弘历。

他不想前些年,因为自己宠爱李氏,也因为儿子们轮番夭折所以对弘时就纵容了些;而弘历却是母亲不甚得宠,自己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所以性子坚韧些,两个孩子的不同,也有四爷自己的教育问题。

但四爷压根没想过之前对弘时有点溺爱这件事,他只会对弘时失望:我对你投入的精力可比对弘历弘昼多,你怎么一点没学到你阿玛我的精髓呢。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

过了中元节,宋嘉书看了看还剩下十页左右的日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