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欠着朝廷银子的人可不是咱们一家。”贾敬一直面沉如水,叫人看不出什么喜怒,“而且欠钱的人家多了,可以说从内阁大臣到六部尚书,尤其是咱们这些跟着□□打天下的武将勋贵们,几乎没有一家从库里借了钱。”
达西并没有着急反驳,倒是直接安安静静的听贾敬说话。
“现在别人都不还钱,如果咱们家忽然提出还钱,岂不成了那出了头的椽子。
何况不光咱们宁国府,西府的老荣国公当年也借了不少,咱们两府自来都是一家子,那边不见得愿意还钱。
再加上跟咱们走的近的四王八公,如果咱们家不跟人说一声就去还钱,岂不成了所有人的叛徒?”
作为一个历练几辈子的政治投资家,达西怎么看不出来这点事情,不过他既然提出还钱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所以他依然不紧不慢的对贾敬说:“虽然咱们家这样做确实会暂时得罪不少权贵,也会被四王八公其他几家当成异类,但是祖父也要考虑咱们家如今情况特殊。”
观察着贾敬还在认真听,达西稍微松了口气也继续说:“如今父亲卧床不起,如果要是咱们没有什么表示的话,爵位估计都要被一落到底。
等到孙儿的儿子那一辈,就成了平头百姓。
所以为了家里的爵位,咱们得让当今天子看到家里的忠心,也许天家看到咱们如此识趣,哪怕不给升爵位,至少会叫孙儿不降等袭爵也不一定。”
贾敬听了,捋着胡子沉吟好半晌才开口,“就像你说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当今万岁可不是个好说话的,更不是个广施恩德的,万一咱们还了钱,却不加恩你又如何?
那样一来咱们岂不是得罪了满朝勋贵,又落不到好处。再说四王八公从祖辈起,就共同进退。
如今我们家背叛,到时候万岁爷又没有表示,他们一人一把也让咱们家落得万劫不复之地。”
要放在平常也许会有这样,但是现在正赶上了一个好时机啊。
达西赶紧给贾敬解释,“如今朝庭艰难正缺钱,如果咱们家成能成为主动还钱的表率,万岁爷只要脑子不糊涂,就不会不给施恩。
何况孙儿主张咱们家自己先还债还有一层意思,祖父也说从祖辈起,咱们四王八公在勋贵中绝对是一股不俗的势力,还一向共同进退。
可问题是,咱们几家老牌勋贵一向都是跟着□□以及太上皇的老臣,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天子虽然还没完全掌握所有权柄,朝中部分官员依然是太上皇的拥趸,但是当今毕竟年轻力壮,太上皇已经垂垂老矣……”
估计再过了三五年,也许就是另一番天地,到那时当今天子就不见得愿意看到共同进退的一群老臣,那还不如咱们自己趁机从四王八公中脱离出来。
当然这些话不需要明说,相信贾敬自己能也能想到。
果然贾敬的脸色忽青忽白的,似乎正在挣扎着什么。
不过达西可没怕他,反而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祖父,要知道咱们宁国府一直以来都跟四王八公共同进退,可也没见落下多少富贵,还不是靠着祖宗留下的余荫。还不如咱们只忠于朝廷,也不跟谁拉帮结派,也许当今为了安抚老臣的心,看着咱们家识趣还能再往下延续几代富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r />
看着贾敬的样子,达西就知道他已经把话听了进去,于是就赶紧趁热打铁,“再一个,哪怕在爵位上万岁爷不给咱们家施恩,那将来等孙儿考取了功名,想来在仕途上万岁爷总会提拔一二。”
一听孙子说到考功名,贾敬忽然就来了兴致,他自然知道这个孙儿自成婚之后就仿佛开了关窍,在读书上颇有天赋,要去考功名也是指日可待,因此心里着实又活动了几分。
当然,为了再增加一些说服力,达西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图纸,正是他根据后世的技术又结合如今的工艺水平,设计改进出来的一款加了瞄准器的连弩。
这是在诸葛连弩基础上,又根据现有的工艺进一步改进,同时还增加了一款千里镜和扳机。
这样一来,只要把装着箭弩的弹夹装到弩上,然后通过瞄准镜瞄准,再一下一下扣动扳机,就可以连续射出弹夹里的12支弩。这个弩的射程和准度以及发射速度都有大大的提升。
宁国府好歹也是军功起家,即使贾敬走了从文的路子,对这些兵器也是了解几分的。
所以他只看到图纸,就知道这东西好在哪里。
正好孙子说道西南和西北两处都有外患,如果朝廷要是有了这样的□□,总比以往那种需要一只一只拉弓射箭的普通弓箭要强上许多。
如果以宁国府的名义把这张图献给朝廷,那么他这袭爵的折子递上去,不说保证当今万岁施恩不降级,也许还会升上两级也不一定。
这会儿贾敬忽然有一种贾家终于有了后的欣慰,不过他依然没在表面上流露出多少情绪,倒是开口问达西,“这东西,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当然是他自己画的!但也得有个叫人信服的缘由。
“孙儿虽然记得祖父的教导,每日里都有刻苦攻读,但是学累了的时候,也会看一些杂书。
正好看到了书中有记载诸葛连弩,孙儿觉得有兴趣便想试着打造一个玩一玩。
得到那个弩之后,又凑巧手边有一个千里镜,就想着是不是把千里镜装到弩上,会更方便瞄准。
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尝试着改进,结果不但□□的射程增加了一倍,准度和速度也有改进。
而且我设计的那个装□□的弹夹,虽然一个里面能装十二只,但是体积也不大,更换起来也更方便。再把几个弹夹用布条连成串,一个士兵身上背十个八个的也不在话下。”
一个弹夹十二支□□,一个士兵带十个,那么也就是120支,何况只是换弹夹还那么方便。
也就是两军对战的时候,双方的弓箭手互射,敌人一支一支的搭弓射箭,他们瞬间就已经射出去十几甚至几十支。这其中的差距和优势可想而知。
越想越是妙,贾敬终于忍不住连连叫好,当即就吩咐达西研墨他要写折子。
达西却没有马上行动,而是提醒了一句,“祖父,这件事情需不需要先跟西府那边商量商量,毕竟那边老太太还在。”
他早已经深刻的领悟到这个时代孝道的威力,所以哪怕贾敬年长于贾赦和贾政两人,但毕竟那边儿还有个贾母,到底也是长辈,如果要是越过长辈不跟那边打个招呼,生怕贾母会闹出什么事端。
谁知贾敬对此却毫不在意,直接大手一挥就对达西说:“就连朝廷都讲究后宫不得干政,老太太到底内宅妇人,又岂可轻易插手朝中大事。
再说,我们宁府在贾氏一族本就居于长房,还是几辈子的族长,等到我上了折子,朝廷让你袭了爵,这族长职位恐怕也要落到你的身上。”
贾敬对达西这个唯一的孙子是寄予了厚望的,但可惜达西却不这么想,他对于当族长这事并没有什么想法。
因为他本人都还没有习惯这种宗族聚居的生活方式,更加没有信心能够胜任族长这一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