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细粮到了大家手里,要足足比原本应该到手的少了一成。
这个微妙的差距,一般人也很难发现。
就像是大家公认的,食堂师傅会偷吃,甚至会偷偷带回去一些东西,但是谁都不敢把这种事做到常态化,从那么多粮食里面偷吃一口,个人也不会少太多,谁能想到日积月累的给职工们的饭碗里面添“九两称”。
于是她留了个心眼,看看是不是食堂的大师傅们徇私舞弊,结果让她发现负责食堂管理的潘秦的不对劲。
在别人都吃不起饭,穿不暖衣服的年代,人家潘秦就能穿得起好料子的布拉吉,吃得起米饭,潘秦的小女儿跟马大姐的女儿一个班上学,中午午饭吃的都是鸡蛋糕。
后来这事儿被人捅破了,但却也以找不到实质性的证据而告终。
最后食堂还是跟以前一样,只是潘秦能够从里面拿的少了。
该拿的她也没少那。
这样看来,潘秦从单位职工口中夺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直到今天才捅破了天,这事儿才完完整整的暴露出来。
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整整三十年。
从计划经济年代的米面,到市场经济时期明目张胆拿回扣,做到这样明目张胆的,也不是几天就能养出来的胆子。
范晓娟唏嘘:“这胆子也太肥了。”
这么多人,从粮食里面抽走了一成,谁也不会发现。
可一人一个月至少要吃掉十五斤粮食,在那么困难的时候,大家油水又吃的少,十五斤哪里够,她还要抽走一斤半,一个人是一斤半,十个人就是十五斤,厂里这么多人的,一个月光偷偷的挪走的粮食都要有四五百斤!
天啦,这在计划经济年代,可是能吃枪子儿的。
潘秦左右逢源,跟上级单位的关系也很好,就这样还混的风生水起,她一句话,就能把脏水泼到别人头上去。
最后报了警,因为涉案金额巨大,警察很快就赶到了华英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推门进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士。
“朱队长!”范晓娟惊呼出声:“怎么是您呐。”
朱警官是附近辖区派出所的刑侦队长,他再一次看见范晓娟这张熟悉的脸,可真是哪里有刑事案件,哪里就有这姑娘的身影啊!
范法外狂徒娟看见熟人,欣喜的问:“怎么又是您呐!”
厂里面的事情还要动到朱队长亲自出警呢。
听说民警过来,厂里面其他的人眼睛里也纷纷都有了光,看样子这件事情有挽回的空间。
朱队长面无表情,眼睛却看向朱厂长。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朱厂长看上去也十分憔悴,冲朱队长和他身边的小警员招招手,很不客气的说:“你过来一下,厂里面确实出了事。”
朱队长继续面无表情,目光中带着几分疑惑。
其他人就更疑惑了。
朱厂长这排面也太大了吧,竟然还能指挥得动民警?
朱厂长怒了:“站在这里干嘛!”
朱队长:“报警要去派出所。”刚才他过来,是因为听说华英厂有人在闹事。
跑过来一看,好像也没啥事,这老爷子是报个假警吗?
朱队长不动,朱厂长就更生气了,老爷子气得胡子一晃一晃的:“杵在这里干嘛,你还要把你亲爹抓派出所里去不成,人太多了才叫你过来,你不想几百号人都去你那个派出所挤着吧。”
几百号人,老爸可真是很会夸张用词,就朱队长了解的,老爸这家破产企业,最多也就一百来号人。
不过,这也是这位对父亲并不太关心的儿子的固有形象罢了。
朱厂长现在是带领着全厂职工从衰落走向中兴,厂里的职工也正式上了二百号人。
他把范晓娟和马爱华也一同叫了过来。
唯独潘秦,她还在自己办公室里。
“是这样的,我们单位这次发了过年的福利,是消费券,但是卖消费券的那个商家现在跑了,我们要尽快追回损失。”朱厂长开口说。
“多少钱?”朱队长开门见山的问:“是谁办理的,这种消费券一般不是找大商场买吗,怎么会跑了?”
“就是因为不是找大商场买的,才跑了啊,一共十三万。”
朱队长几乎要被十三万吓了一大跳,这谁这么大的胆子,拿着十三万找那种小店去买消费券,疯了么!
他看看老头,狐疑的问:“不会是您买的吧,这胆子也太大了,谁拿着十三万不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