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营救已经成为“孤岛”的张家村,华夏人民解放军空军云省基地接到紧急救援任务。
基地作战部部长赵志金,受命带领一支突击队空降救援。然后因为恶劣天气,直升机在暴雨中尝试多次,都无法成功着陆。
飞机在震区上空盘旋良久,最终只能无奈选择返航。
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24小时,孤立无援的张家村两千群众音讯全无,空降兵可以说是他们的唯一希望。
时间就是生命,晚几分钟几秒,都有可能有人失去心跳和呼吸。
赵志金狠狠抽了一口手里的烟屁股,直接用指腹将其捻熄,决定由自己带领一支小型侦查先锋队先行空降,摸清当地地形后,再引导后续队伍降落和空投。
对于复杂的山地地形的高空跳伞,伞兵技术条例中有极高的要求。
需要航测飞机先行测出详细地形、气候条件,并规划出精确的出舱空域;在预计着陆地点,还需要有专业的对空引导人员,使用无线电和标识进行着陆引导,并配备专业救护力量。[1]
而赵志金他们,什么都没有。
因此,这支侦查先锋队,要求成员伞兵拥有极为丰富的跳伞经验。
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一次考验运气的空降。
运气不好,他们的命很可能搭进这次任务里,有去无回。
包括赵志金在内的八名先锋队成员,全部抽出半小时,提前写好了遗书。
得知彭堰市有一支专业的无人机机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志金立刻联系当地指挥中心,联络到了无人机志愿队组织者庄星苒。
令人高兴的是,庄星苒竟真的给出了一个可降落坐标,并提供了一张珍贵的震后地形图。
虽然因为无人机探索距离有限而不够完整,但却为他们的后续侦查缩减了范围、降低了难度。
下午四点,震区天气也幸运有所好转。
来不及等待更适宜的天气,赵志金立刻下令,带领突击队搭乘运输机再度起飞,
前往震区上空。
4000米的高空,机舱一打开,寒冷刺骨的冷空气便扑面而来,低压缺氧更是令人感到头晕喘不过气。
赵志金看着面前精挑细选出来的先锋队,扯着嗓子道:“沉着!冷静!灾区的老百姓在等着我们!”
机舱门外灌进来的风几乎将他的声音吹散,但严阵以待的队员听清了,他们齐声吼了一句作为应答,咬牙抿唇等待命令。
赵志金第一个从4000米高空跃下。
先锋队剩下的七人,也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犹豫,接连纵身跳入冰冷的云层中……
当下降到一定高度,赵志金终于能够看清下方的复杂地形。
山崖、丛林、江河……
无论哪一处,都是伞降中的致命危险。
即便确定了降落坐标,但由于没有引导标识,在空中受天气、风力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他们也很大可能无法准确降落。
赵志金第一个发现情况不对。
庄星苒给到的安全坐标处,确实如地图所示存在一块面积较大的平草地。
但因为无人机续航不足,并没有拍到前方裹挟着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洪流!
震后山体滑坡导致流经该地的一条河流分流,生生在此凭空“造”出了另一条滚滚奔腾的泥河。
万一有人降落发生偏差,极有可能直接被卷入河底!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向其他队员发出预警,一切都只能看他们自己的临场反应了!
落地时,赵志金左腿撞在了石块上,裤子刮蹭的稀烂,膝盖直流血。
他用绷带进行了简易包扎处理,焦急等待其他人降落。
万幸这七人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经验丰富,在看清地形情况后,都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紧急调整。
队里年纪最小的谌宏盛只差一点就滚进了洪流之中,被先降在附近的战友一路狂奔拉住,捡回了一条命。
至此,虽然众人或多或少都受了一些伤,但最终还是成功伞降!
赵志金利用携带的无线电设备和空降突击队联系上,如
实汇报了该降落地形并不适合大规模空降,提醒他们等待更好的时机。
一直等候信息回传的庄星苒,从通讯员口中得知空降军差点因为她的讯息陷入生命危险时,整颗心都高高吊了起来,直到确认先锋队全员安全,发麻的手脚才慢慢恢复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