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行事风格让众人心中一紧,忙稳住心态,将思路全部投放在答题上。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留在殿中的人心中都清楚,被丢出去的怕是被除名了。这上榜又落榜,可是本朝的头一遭,传出去是个大笑话、大丑闻。
两个时辰后,二十二个人里只留下了八个。
师清徵的面色森冷,他扫了埋头不语的众位士子一眼,沉声道:“诸位可回去等待消息。”
次日,礼部南院墙重新张榜,这一届只取八人,皆评定乙等。八人之中,世族半数,寒门半数,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萧条,严霜凛冽。
朝会上,弘安帝面色沉如水。那卧病在场的王俭也拖着支离的病体跪在了地上。弘安帝说既往不咎,可过去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去追究?
王俭匍匐在地,官帽解下放置在身侧,他哑着嗓子道:“臣有罪,臣失职。”
弘安帝冷淡道:“擢工部郎中祝愿为礼部侍郎,至于王俭,新安令病逝,你过去吧。”这一贬算是断了王俭的未来。
“父皇,儿臣有事要奏。”师清徵望了眼王俭,忽开口道。
弘安帝的面色显而易见地缓和,他轻轻颔首。
师清徵道:“此事也不能全怪王俭,是那旧习作祟。人情往来,谁都不能免俗,恐怕日后也会受此影响。儿臣建议日后考卷糊名,且卷子由三人共阅,如此便可尽量避免如此情况了。”顿了顿,他又道,“听闻此事名单是自柳相府上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露出的,儿臣建议,日后不再抄送名单入宰相府。科举并非宰相事,呈榜没有意义。”
柳弘脸色铁青,此开科举以来便是宰相职权。可消息就是自他府上泄露的,也证明了他的失职。别人可以替他开口,但是他自己不可以。
“臣以为太子建议可行。”杨骏忽地出列,目不斜视地开口。他一说话,身后的武将自然也出声附和。柳弘气得不轻,这不是武举,那群莽夫们掺和什么?
世族的势力聚集在尚书省的吏部和礼部,只是这回丢了这么大脸,闹出了这些事情,哪有人会去触霉头?再者,好几家子侄被黜的,心中正埋怨着柳弘呢,更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一时间,殿中静寂无声。
弘安帝满意地点头,一锤定音:“就按太子说得办。”
黄昏,一辆马车低调地自三皇子府上驶出,奔向了柳家。
柳弘得到了消息匆匆忙忙出迎。
这一次,师清明是来见柳弘,而不是私会陈婉的。
“舅舅不用多礼。”师清明将柳弘扶了起来,与他一并到了书房中。最近的事情早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他既为自己的处境不甘与生气,又因师清徵的动作而心生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