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清观

不得不承认圣人坐下就是好,圣人讲道就如同是一个挂,比自己独自摸索快了不只十倍。

如果说进入昆仑之时,李牧的法则领悟是一滴水,现在起码是一方池塘。

同洪荒世界浩瀚的法则海洋相比,固然是不值得一提,但这个进步却是非常的惊人。

看着前方摸到大罗门槛的玄都,李牧是一点儿也不羡慕。真要是打了起来,谁胜谁负尚且是一个未知数。

封神大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众阐教金仙时常被截教外门弟子搞得灰头土脸,就是一味追逐境界的后遗症。

当然,战斗力不足还只是小问题,关键在于超脱之时,没有足够的力量可跨不过去。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圣人弟子的一个福利,前期修炼有圣人庇护,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后期进行弥补。

理论上来说,境界越高领悟法则就越容易。这种修行模式有没有问题,李牧也说不清楚。

反正洪荒六圣最初都是休习法则的,一直都是同辈之中的至强者,拜鸿钧为师之后才有了现在的玄门修炼模式。

对比上古时代的仙神,圣人弟子更像是水货。不过这种修行模式,貌似符合天道的利益。

修行者前期心性不足,难以驾驭住力量,很容易出现问题、滋生量劫。

不如前期不休法则,只专研提升境界,待境界提高到一定地步,拥有驾驭力量的能耐之后,再去修习法则。

作为天道任命的管理员,圣人这么教授弟子完全没有毛病。搞不好这才是众圣立教,教化众生的本质。

那么后面截教遭劫也就不奇怪了。本来门人弟子就良莠不济、沾染大量的因果业力,拖累了大教气运,又恰好站到天道大势对立面,想不凉凉都难。

知道的越多就越胆小,李牧变得越发谨慎了起来。他已经决定如非必要,往后只展露和同境界圣人弟子相当的实力。

越境界战斗啥的,那必须是能不来就不来,省得被有心人给惦记上。

……

“百年之期已过,缘分已尽,尔等自去吧!”

太上圣人的话,将众人从悟道之中拉了回来。待大家反应过来,哪里还有太上圣人的影子。

不光圣人走了,就连那位玄都**师见势头不对,为了躲避交际的麻烦,也紧跟着闪人。

明白圣意已决,众人不约而同的冲太上圣人讲道方向一拜,感激万分的说道:“多谢圣人传道!”

人心淳朴,甭管太上圣人是为什么传道,众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包括李牧也不例外。

几次听道的收获,最少替他节省了数百元会的时间,堪称是悟道保送直通车。

拿了这么大的好处,要是还不知道感恩,那和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有什么区别?

圣人高高在上,不需要他们这些小修士报答,他们能够做的也就是传道了,

想了想之后,李牧决定往后自己立下的道观,就叫“三清观”。

类似想法的估计不只他一个,估摸着后世三清观遍地,也是这个时代传道带来的影响。

要不然光靠几个圣人弟子努力,截阐两教可能还有点儿知名度,人教靠玄都去传道,怕是要直接消失在洪荒之中。

相互之间交流一番,就各自踏上了归家路。洪荒大地广阔无比,即便是仙人也难以横渡,此去今年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永别。

伤感是在所难免的,包括李牧也没能例外。尽管大都数时间都在闭关,几百年都难得一见,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交情。

幸好,李牧奉行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成千上万,但是却全部停留在浅尝截止的地步。

要不然这种离别时刻,还真不一定能够立即适应过来。

“浮云道友、水云道友、寒山道友、青松道友……我等就在此分别吧,待立下道场之日我等再相聚。”

回到西南之地,李牧直接向几位同道提出了告别。

不是他不想拉人报团取暖,实在是自己的秘密太多,不适合和熟人接触太多。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实力。龙不与蛇居,即便是朋友,随着实力的差距不断拉大,大家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李牧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维系这种关系,保持一定距离不让友谊变质,对大家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