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打了个呵欠,毛思嘉看着手头的报告写得差不多了,将笔记本合上,从抽屉里抽出一叠信纸来。捏着钢笔犹豫了一会儿,这才开始下笔,将结婚要买的东西一条一条列下来。
这种事不做不知道,真正去想才发现结个婚要准备这么多东西!
如果是几十年后那个物质过饱和的年代,毛思嘉都不奇怪。但现在,大家都是穷人,物质上都不富裕,房子里找不出几件像样的东西,这一结婚也要准备这么多东西,就真的出乎毛思嘉的预料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江燕子站到了毛思嘉身后,看毛思嘉很快写满了半张信纸。等到毛思嘉停了笔,开始思索还有什么没想到的时候才笑呵呵地开口:“小毛这是要结婚了?”
肯定是要结婚了,不然平白无故的怎么列这个!
而且江燕子知道毛思嘉在和人处对象,孙继东来接过毛思嘉好多次了,江燕子见过他——评价挺高的,觉得是一个很靠得住的年轻人。
毛思嘉这才发现自己身后有人,手抖了一下,差点儿把手上的钢笔摔了。合上钢笔帽,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点头:“是有这个计划来着。”
江燕子想起毛思嘉一个星期前交上来的报告,这个时候也恍然大悟了:“我说你怎么申请出国学习...是为了买东西?”
每年旅游公司都会组织出国学习,一方面在旅游公司在外国有办事处,每年确实需要例行检查。另一方面,出国学习也是这个时候国内一些政府部门和大国企不少见的搞法。
从私心出发,出国也算是单位职工的一个‘福利’吧...当然,这就是顺便的了。
这个时候中国很少有出国的机会,也几乎不存在私人出国。凡是出国的,都是有官方理由的。说珍贵是挺珍贵的,但对于特定的人群也不是那么不可仰望——而且以这个时候中国普通人的收入来说,出国绝对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私人出国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也不太可能。
中国在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分别迎来了一波出国热潮,这不是说这两个时间段出国的人多。事实上,越往后出国的人越多,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经济条件好了,很有一部分国人可以自己负担出国的费用。另外,也是那个时候世界各国都对中国打开了大门...这种事在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初是很难想象的。
这里说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初分别迎来一波出国热,这更多是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说的。那个时候的国人对外国有着近乎狂热的美好想象,这更像是经过了封闭的年代之后,一种报复性回潮。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越是封闭越是强横,要不怎么老祖宗说‘堵不如疏’呢。
等到见识到外国是怎么回事了,大家的心态也就放平了——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坏,也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好。
而在七十年代中前期,出国对国人来说并没有太特别的意义,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之所以出国是一种‘福利’,大家更多是欣喜于可以趁此机会买东西了。
国内当然也可以买到一些外国商品,只是那一则种类和数量都有限,购买并不方便。再则,外国买也便宜一些...外国商品放国内卖都是加过价的,而且加过不少。
这个时候能有机会出国的人,不能说多富有,如果不是贪污犯之流,这个时候国人都没什么钱。但能获得出国机会,总归比一般老百姓有钱一些,属于小康水平。日常攒了那么多钱就是为了买大件,刚好可以趁着出国机会把那些能够让邻里羡慕的商品买回家!
外国货多时髦,多好!
这是国人很保守、很排外的年代,但这不妨碍大家对‘洋货’高看一眼。
之前旅游公司组织出国学习的时候,毛思嘉从来没递过申请。一开始的时候,江燕子以为毛思嘉是觉得自己资历太浅,不好意思申请。后来毛思嘉有了一定资历,这种出国学习也有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名额,这还不申请就有些奇怪了。
江燕子哪里知道,毛思嘉和这个年代的人都不一样。对于国外的花花世界,她既没有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仇恨,更没有‘外国的月亮更圆’这种奇怪观念...对于她来说,出国一趟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老实说,对于毛思嘉来说,这个时候的国外或许比国内有趣一点儿,但有趣的程度也很有限——别说智能手机了,这个时候连电脑都是非常初级的那种,有什么意思?
这次之所以申请,是为了方便买东西...有些东西这个时候国内确实比不上国外,更有甚者,国内根本没有。如果可以的话,她是想要出国采购一番。
“对...所以选的日本。”出国也有好几个国家可选,但毛思嘉就是选了日本。
这个时候的日本正是靠家电等行业崛起,迅速走出战后的萧条。这一时期的日本有点儿像日后某个阶段的中国,都是工业做的很好的那种。
这个时候的日本家电对于世界市场来说就是物美价廉,其他的东西在国内就可以买到,只有各种家电毛思嘉想到国外选购...正是考虑到了选购家电这一点,这才申请的赴日学习。
倒不是说传统欧美强国这个时候已经在家电行业落后日本了,而是日本家电的售价比较友好。
毛思嘉是挺有钱的,至少对这个时候的国人来说足够有钱,她还有金手指呢!但那到底不够让人暴富,再加上这些年已经习惯勤俭节约了——过日子不容易,要经济一点儿.jpg
所以,还是去日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