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小嘉,起床了!”毛妈在毛思嘉房间门前拍了几下,听到里面起床的动静,这才转身去做早饭。

和毛思嘉上学的时候不同,那个时候毛妈都是早饭快做得的时候才去敲毛思嘉的门。反正起床洗漱也费不了什么时间,就让孩子多睡会儿呗。而且要毛妈说,学校上课稍微迟到一会儿也不算什么。

他们上班迟到了,不说开除不开除,这个时候开除一工人实在是太难了!只是工作上太不上心,总是不太好。厂子里的领导总有别的法子教做人,如果不想像那些混子一样就那么混日子,还是要认真工作的。

可是上学不一样...这个时候上学真没有几个人是想着学知识的。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很简单,第一,让孩子会读书认字,不做个文盲,第二,把时间给混过去。不然总不能让个小孩子去工作吧?乱跑更是危险...

但现在,毛思嘉也要工作了,态度自然不同。

今天是毛思嘉上班的第一天,毛思嘉也有点儿激动!所以毛妈一叫她就醒了,并没有想要赖床的感觉。托昨晚睡的很好的福,她觉得自己精力满满!

换下用作睡衣的旧背心,找到昨晚早就放在椅背上的衣服,一件一件给换上。

人造棉的圆领大背心(北京人口中的大背心其实就是短袖T恤),渐变浅蓝色的九分裤,这是上回毛妈他们工厂选的次品布料新做的。九分裤有两个兜,唯一的亮点是裤脚稍微有点儿收口,显得脚腕更加纤细了。

毛思嘉在回力和小白鞋之间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选了小白鞋。回力在青少年中虽然受欢迎,但长期背着‘不良少年’的帽子,总觉得有点儿‘出格’。今天是第一天上班,毛思嘉觉得还是中规中矩一点比较好。

刷牙洗脸梳头,短头发就是好,梳整齐就好了。

今天是毛思嘉第一天上班,所以家里的早饭也格外丰盛。羊杂汤配油饼,在这个时候绝对是高规格了!

毛爸对葱油饼大加称赞:“多吃点儿,你妈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就是平常不肯多做。”

葱油饼做起来说麻烦不麻烦,但上班日的早上弄这个总是有点儿费劲的,所以毛妈确实很少弄这个。

毛思嘉吃的连连点头,等到吃完了,毛妈收拾碗筷的时候,毛爸掏出了一个小盒子:“小嘉,给你戴上。”

毛思嘉看盒子就知道这是什么了,这是前几天和毛爸一起去王府井买的手表,瑞士进口梅花牌手表,花了三百多块钱呢!相比之下,可以买两三块便宜的国产手表了。但这个手表的好处在于,不要票,而且看着确实精致不少。

这个时候没有真正的‘坤表’,只能尽力选小巧秀气一些的女表,这块梅花牌手表已经是可选范围内毛思嘉最满意的了。

毛爸给毛思嘉戴上了这块手表,拍了拍毛思嘉的肩膀:“小嘉...爸爸以前从来没有要求过你什么,一个是你一直听话乖巧,不需要爸爸说什么。另一个,你还是个孩子呢,高高兴兴就行。爸爸小时候不能这样,就希望你能...但是现在你已经长大了。”

“参加工作,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人...以后要学会对自己负责。手表可以让你自己把握自己时间,学会准时和安排自己,这算是对自己负责的开始。”

“要认真工作!”

毛思嘉感受到了这份认真,有点紧张地点了点头——说起来,这也是她第一次正式参加工作呢。上辈子读书到了大三,甚至连兼职都没有过,时间都尽可能用到专业学习上了。

背上之前做的麻花绳单间布包,里面放着毛思嘉的一些证件、钱、饭盒、水杯之类的零碎东西,深吸了一口气,毛思嘉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建国门内大街的旅游公司,这个时候多的是上班来的人。清洁工进进出出,还没到上班时间,所以不少人都说着一些乱七八糟的闲话,上到国际局势,下到哪个同事的私人八卦,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停好了车,毛思嘉走进了这座两层楼建筑,心里的紧张越来越有实感。

毛思嘉站在大堂,本来想要问问人,却没有想到有人先看到了她。

笑眯眯地问她:“是今天来的新人吗?叫什么名字啊?”

毛思嘉点了点头,迅速报了名字。对方似乎早就知道今天要来的新同事名单,只是稍微确定了一下,就把她带到了一个办公室。这个办公室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了,似乎在走什么程序。

这些都是今天新入职的人,正在办入职手续,这些毛思嘉也是要做的——之前她打了很多证明,开了不少条.子,就是为了这个。

带她来的妹子叮嘱了一两句,就转身离开了,看来还要去带别的新人。

毛思嘉排队等的时间,不断的有今天入职的新人过来。毛思嘉发现有些人眼熟,是那天面试的时候就见过的。有的人则很眼生,不知道是面试不在同一批,还是有别的原因。

轮到毛思嘉□□件的时候,毛思嘉听到办公室里有老职工在议论。

“这些都是招的导游?”

“是啊,司机和打杂的十天前就入职了,老徐考核过了,有的人估计就是打杂的了,有的人已经送去学开车,准备考驾驶证了。”

这个时候考驾驶证非常麻烦,毛思嘉因为毛爸是司机,所以稍微了解一些。不只是学开车和考试的问题,首先是获得资格,这个需要单位开具。然后学习的过程异常繁琐,其中还包括做很长一段时间的义务交通指挥员!就是站在道路中心,指挥行人车辆的那个。

所以凡是要考驾照的,都是专职考,不存在一边上班一边准备考试。

“咱们旅游公司阴盛阳衰啊,女同志太多了。”有一个老职工还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