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次机会

对农家子弟来说,要想出人头地变成“城里人”唯有上大学、参军提干或招工进城。前两样就甭说了,难度之大非一般人可想,只有招工进城才有点盼头。可进城指标稀缺,被推荐的除了知青之外只有少量壮小伙子,也就是说农村姑娘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这还不算,按照现有政策孩子的户口随女方,农村小伙子即便换了身份吃上了“商品粮”也改不了孩子的户籍,唯有找个城里姑娘才能让后代也变成城里人。这也是农村小伙子“进城后就变心”的原因之一,包括柱子在内都毫不例外。

纪小萱跳出了这种境界,就像个旁观者似的哪肯把自己再搅合进去?可柱子却是个麻烦,早晚会被他拖下水。她跟大哥一说,大哥收工时就在地头等着她,不给柱子搭话的机会。

“小萱,甭担心!柱子就要去县里念高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了,以后就没这些烦心事了……”

“嗯……”纪小萱稍稍宽了心。

可大环境摆在面前,她还是要想法子离开农村,这里真不是她呆的地方。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上个月纪小萱折腾着报名参军,虽然没去成却在公社里出了名。

到了八月初,负责宣传的江干事找到队里,把纪小萱的情况摸了一下,跟队里说:“公社这边搞了一支业余演出队,想抽几个姑娘小伙子去参加排练,等到农闲时节去各个大队做巡回演出……”

老支书一听自然很乐意,就点头答应了。崔队长对文艺活动一向不感冒,可这是上面布置下来的政治任务只好应下了。

在选拔队员时,江干事特地点了纪小萱的名,说她唱歌好听是块好材料。崔队长虽然有异议可也不好再说啥,只是一再强调:“参加排练可以,但不能耽误出工,排练时间只能搁在星期天……”

这么一来,纪小萱就跟林秀娥一起进了演出队。江干事本想让纪晓光也参加,可崔队长死活不答应说怕耽误队里的劳动,也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