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娘说,按照收购价两个鸡蛋顶一分钱,一个草筐子能顶一毛钱。挎着一篮子鸡蛋过去,能换回来几毛钱。这在后世恐怕要惊掉了下巴,可在七十年代却很普遍。像县里一个工人每月挣二十来块就能养活一大家子,虽然不宽裕但过得很踏实,也很安心。
一会儿就要上课了。
纪文海夹着课本、顶着日头去了小学校。那几间教室紧挨着大队部,跟队里说话很方便。上课的间歇,他拿着那张油印纸找到了老支书,想给小萱开一封介绍信。
老支书听了情况,皱了皱眉头还是答应了。小萱这闺女他了解,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孩子,不但模样周正唱歌好听,品行也不赖,既然她想报名那就放行吧?万一被录用了,队里也有光彩啊!
可临到盖章时,崔队长却提出了异议。
他找到老支书,放缓了语气说道:“林支书,纪小萱家里的情况您又不是不了解?她爷爷可是个大地主啊,这政治面貌不清不楚的,咋能报名参军?”
“呃,崔队长,小萱的爷爷是个地主不假,可这些年来经过劳动改造已入了社,在队里表现得也不赖,还有啥问题嘛?再说,按照国家政策不能搞牵连,长辈们的事跟孩子们有啥关系?你看小萱初中毕业正好符合征兵条件,咱队里有哪个闺女比她更合适?不让她报名,还有谁能去啊?”
老支书指了指那张油印纸,继续劝道:“崔队长,您看看这上面的要求,只要本人政治面貌清楚、思想进步就成,可没提别的……”
在老支书的一再坚持下,崔队长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想,去就去吧?那女兵哪是那么好当的?即便报了名也不一定能选上啊?不过,这个纪文海可真不省心啊,一天到晚不知脑子里在想些啥?一个小闺女弄得比儿子还精贵,只怕要宠到天上去了。
纪文海拿到介绍信,总算松了口气。
他把信揣在兜里,跟校长打了声招呼,准备明天一早就带着闺女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