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

姜立南亲自主讲。

一来给他们分析了姜晓菱那样不顾自己的安危,急火火冲过去保护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二来,也是最重要的,是用张保平的事例来教育了他们,把嘴巴闭紧,在现在的环境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它往往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安危。

所以,即便饭桌上,徐寒梅不交待,小河也会比平时谨慎很多,更何况她还专门又说了一声。

饭后,仨小家伙嘀咕了一会儿,为了这四个馒头,愣是专门研究出了战术,有人打头,有人断后,还专门留出了人在门外放哨,这才将馒头送了过去。

将一家人看得又好气又好笑。

一个楼栋的两户人家,相隔距离不到五米,居然搞出了如此阵仗。

这和此地无银三百两又有什么区别?

徐寒梅还想念叨几句,却被姜立南制止了。还又反复交待了一遍绷紧安全这条弦的重要性。

和爸爸一起出来,姜晓菱又提了想去废品站上班的事儿,没想到这一次姜立南立刻就同意了。

反倒弄得姜晓菱有点措手不及。

姜立南叹了口气:“昨天我想了一晚上,你想去就去吧。之前我一直在想用个什么办法把你弄到厂里去做临时工,可看现在厂子里的情况……你什么也不清楚,去那儿反倒不见得是好事。”

姜晓菱没有接腔,其实她是懂的。

说白了不就是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对峙吗?从昨天张家的事上就能够看得很明白。

昨天那个人和进来的李书记,互相对视的那一眼,只要不是瞎子的,屋里谁没看见?

不用说,那人就是和李书记一派,没准儿还是李书记派出来打先锋的。

爸爸和王厂长关系好,这是众所周知的。加上他们家本来就是外地来的,这天然就站了队。

她一个小姑娘家到了厂里,特别是在昨天又帮了张家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一进去就被什么人给惦记上。

别的不说,只隔三差五的找她一点小麻烦,就够她受的了。

“废品站就算是条件差一点,可好歹谢强在那儿当站长,多少还能照顾你一点。他们那地方也没什么人关注,低调的很。反正咱们家也没人指望你赚什么钱,你就先去做个临时工,权当过渡一下,等将来有机会了再调整。”

听爸爸和自己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姜晓菱连忙答应。

姜立南也应允待会儿到了就和谢强说这件事,争取让她过了年就可以过去上班。

两个人说着话就到了废品站。

因为已近年关,现在送废品的人实在是不多了。站里静悄悄的。

只有那些仓库里偶尔传来一两声挪动货品的声音。

姜晓菱和父亲说了一声,就和他分头行动了。

他去找下夜班还在睡觉的谢强说话,而她则去仓库找了张巧。

看到她,张巧先是怔了一下,然后一下子就笑出了声。

“哎呦,你对我们这儿怎么这么有感情?干脆你过完年来这儿上班得了,正好我们这里也缺人,你来了咱俩也就个伴儿。”

姜晓菱听她这么说,嘻嘻笑了一下,回答:“好的啊,张姐,我可能过了年真的能和你来作伴呢!”

说着,她用手指了指外面:“我爸爸去和谢站长说去了。要是能说通,我过完年就来这里做临时工,到时候咱们一起上下班,一起干活!”

张巧这么说原本就是一句玩笑话,可压根没有想到这姑娘居然会来真的。

把她吓了一跳!

她连活儿都不干了,脱掉手套,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一脸着急的说:“小丫头,你可别胡来。这是什么地方呀?你们本地的小姑娘怎么能往这儿跑?这说出去,嫁人都不好嫁人!”

张巧没好意思说,之前那个到城里投奔哥嫂的女孩儿,其实可以说就是被她哥嫂给坑了。

他哥嫂当她是负担,又不好撵她走,就跟她说让她来这儿现找个临时工干着,慢慢给她寻人家。

可城里的男人,别说工人了,就是待业在家的光棍,谁会找一个在废品站上班的人做老婆?

这好说不好听的。

人家问:“你媳妇在哪儿上班啊?”

你说:“是收废品的。”

那还不让人笑死!

别人才不会管你是在废品站上班还是在街上捡破烂,反正干了这个,在众人心里已经和破烂挂了钩。

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张巧结结巴巴的将自己的想法都跟姜晓菱说了。

接触了两次,她对这女孩的印象不错,生怕她一时脑子发热,选错了路。

而姜晓菱也自然明白她的好意,只得跟她解释说,自己就是来干一段时间的临时工,爸妈都还会给她留意别的工作,有合适的就走了。

还特意跟她暗示了一下,自己家弟妹多,负担重,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太辛苦。

听得张巧连连叹气,却也点头表示明白了她的不得已。

“行吧,要是这样就来吧。有姐在呢,没人敢欺负你。其实想通了,这儿也不是什么坏地方,比起外面那些……这清静的很。”

张巧安抚的说道。

说完,她看了一下左右,然后轻轻的拍了姜晓菱一下,神秘的朝她指了指仓库的最里面,示意她跟过去。

姜晓菱被她这动作弄得有点莫名其妙,可还是跟了过去,嘴里悄悄的问道:“姐,你要给我看什么?”

她这伶俐劲儿显然取悦了张巧,张巧笑着嗔道:“天天姐,姐的,我今年都四十了,你好歹也叫声阿姨?亏得你还叫的这么理直气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叫阿姨都把人叫老了,我就看着你跟我姐一样,年轻!”

姜晓菱上辈子毕竟已经活到了三十岁,虽然回到了十七岁的身体里,看到比曾经的她大个十来岁的人,那声“阿姨”实在是有点叫不出口。

院子里的那些人就算了,那些原本她上辈子就是叫阿姨的,如今叫起来没有一点思想压力。

唯独张巧,她还是觉得叫“大姐”更顺口一点。

当然她这样的想法张巧并不知道,可那句“跟我姐一样,年轻”却明显取悦了她,让她看向姜晓菱的目光都又柔和了一点。

她没有做声,而是走到角落里的一个木柜前,拿出钥匙打开了上面的小锁。

姜晓菱这才看出来,这柜子应该是废品站专门给员工配发的放个人物品的柜子,因为里面放着喝水的缸子,还是脱下来的帽子,围巾之类的东西。

张巧在柜子里翻了翻,然后从角落里拿出了一个报纸包着的小纸包,对她解释道:“前几天收上来了一个小玩意儿,我看着怪好看的,觉得你可能喜欢,就给你留下来了。拿回去玩儿吧。”

“谢谢姐,这是什么啊?”姜晓菱说着,将纸包接了过来。

张巧没有说话,示意她自己看,姜晓菱只得把那包裹了一层又一层的报纸揭开。

揭了好几层之后,一个白底青花的瓷器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姜晓菱吓了一跳,连忙将报纸合上,紧张的问:“姐,这是什么?”

张巧看到她的动作,不禁有点奇怪:“这有什么好藏的?又不是什么违-禁物品,就是一个蜡烛台。

你看看,那里面还有烛油呢。我就是觉得这颜色画的怪好看的,还就是些花花草草,没那些不能留的东西,所以就留下来了。

你放心吧,姐给你的东西肯定不会给你招祸,拿回去晚上点个灯,比那瓶盖强。”

听她这么说,姜晓菱总算是放下了心来。

托机械厂的福,家属院的人们可以说是整个宁林市最早用上电灯的一批人。

即使到现在,全市大部分住户家里用的还都是煤油灯或者蜡烛。

用煤油灯还好,注意点倒也没什么危险,用蜡烛的家庭,很多人家都会想办法去弄一个铁皮或者罐头瓶的瓶盖做底儿,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没注意,再引起火灾。

这蜡烛台在被扔或者被卖之前应该是被人放在家里一直在用的,所以固定的那个座儿里面还有残存的蜡油。

姜晓菱不懂得这个烛台到底是什么时代的物件,可潜意识告诉她,自己可能得了宝了。

摸着那细腻的瓷胚,看着那上面精致的,白底青花,中间还夹杂着一抹抹朱红的花纹,她越看越觉得不像是寻常人家用的东西。

这造型,更是以前她连见都没有见过的,真是说不出的雍容,雅致。

她抬头看向张巧:“姐,这是你多少钱收的?不便宜吧?要不,我还是把钱给你。”

“什么不什么的就要给钱了?你家钱多呀!”张巧有点不高兴了。

“不是,我就是觉得这个蜡烛台怪好看的,而且也没有破,不像是能当废品卖的东西。我怕你往里面垫钱。”姜晓菱连忙解释。

听了这话,张巧的脸色缓和了,有点得意的朝她笑了笑:“没花钱,卖垃圾的人给的。你以后要是在这儿待了,这种东西有的是,一点都不稀罕。”

“啊?”姜晓菱一脸的迷茫。

看她这副模样,张巧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然后跟她解释了一通。

原来,别看废品站的活计在外人眼里是遭嫌弃的,可实际上他们手里也不是没有一点小权势的。

至少在卖废品的那些人眼里,也是值得巴结的对象。

和他们搞好关系,别的不说,称给的高一点,低一点儿,这里里外外就能错个好几分钱。

一次两次不显,可要长年累月呢?

那就是不小的数目。

再加上,和这里的员工要是处好了关系,万一来的早了晚了,不会让你吃闭门羹。

刮风下雨,还能让你进屋子里避避雨,不用在外面空地里干挨着。

这些事儿看起来都是小事,可放在一起就会让人省不少心。

那些收废品的人,大部分都是有固定区域的,也就是常年往这个废品站跑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固定的。

所以,他们为了便捷,自然时不时的也会给张巧他们一点点好处。

虽然不会是什么值钱东西,但偶尔也会有一些看上去还不错的。

这个蜡烛台就是人家给张巧,让她拿回去给孩子玩的。

“我家那俩,对这也没啥兴趣,拿回去三天都让他们弄碎了。给他们就是糟蹋东西,所以姐就给你留着了。”

听她这么说,姜晓菱没有再拒绝,而是借着书包的掩饰,用意识将仓库里面的牛奶糖拿出了几块儿。

现在她也了解了,不管自己仓库里存的那些物品原本放进去的时候是什么样,拿出来后必定会变成他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产物。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那些东西会不会让人发现有什么不妥。

果然,那几块儿子专门交待过,说是什么大白兔奶糖的糖块儿,拿出来的时候果然糖纸有了轻微的变化。

虽然上面的兔子没有变,但包装的糖纸明显粗糙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