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姜晓菱还惦记着做梦去梦里看一看自己的店铺呢,结果等她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天都亮了。

因为有了昨天的经历,姜晓菱不想在家里窝着了,她想出去转一转。

来宁林已经好几天了,除了去买冬储菜,她几乎连门都没有出过。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学校早已经放了假,她连出去上学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不自己找点理由出门逛逛,到哪里去找合适的东西换取其他的粮食呢?

家里的白面就剩下那么一丁点儿了,想把店铺里换来的面拿出来现在对于姜晓菱来说都是一件没有办法解决的事。

可要想换别的吃的……她总不能再跟弟弟抢石头吧?

姜晓菱从房间里走了出去。

正在想找个什么理由出门一趟,就听见妈妈对她说:“你赶紧吃饭,吃完饭去一趟邮局。刚才你谢伯伯送来了一个包裹单,说是你爸寄到厂子里的。你快去看看寄来了什么?他这才走了几天,怎么就寄包裹回来了?”

姜晓菱连忙答应,心中一阵暗喜。

行了,这连出门的理由都不用找了。

她盛了一碗饭坐在桌边吃,妈妈在旁边拆着爸爸之前领回来的劳保用品,白色的棉线手套。

嘴里还念叨着:“我想给彦成织一件线衣,也不知道哪儿有染色的地方?直接用这白色太不好看了,也不耐脏。

哎呀,到了新地方就这点儿不好,什么都摸不清楚。你待会儿和美芳一起出去的时候,顺便帮我问问,看附件有没有染色的地方?”

姜晓菱原本想问一句妈妈怎么舍得把她存了那么久的手套拿出来邵彦成织线衣了?结果却被她后面一句话吸引了注意力。

“美芳要过来?”

“是呀。刚才我出去洗东西,正好她在洗漱,我就跟她商量了让她等一会儿陪你一起去取东西。不然,你能找得到邮局在什么地方?”

姜晓菱默默的咽了口粥,在心里说:“我还真知道。”

嘴里却回复:“快过年了,谁家不忙啊,你也不问问人家有没有事,就这么给人找麻烦。”

听了她的话,徐寒梅抬起头朝她瞪了一眼:“你以为我跟你一样,做什么都不动脑子?你忘了那天张工说的话了?他让你有空带着美芳一起玩玩。”

说到这儿,徐寒梅叹了口气:“那也是个可怜孩子。”

姜晓菱切了一声:“在你眼里,谁都可怜,猫猫狗狗都是可怜孩子。昨天你说人家邵彦成小孩儿一个人孤孤单单,也没个爸妈跟着,是个可怜孩子。

人张美芳可父母双全,怎么又可怜了?人家家里条件那么好,爸爸工资又高,妈妈也是能干的,看她和弟弟关系处得也好,怎么就又让你心疼了呢?”

听女儿这么说,徐寒梅没有吭声,却起身去将外面的门关了关好。

转回头坐在了餐桌前,对姜晓菱小声问道:“你见过美芳妈妈吗?”

姜晓菱摇了摇头。

她确实没有见过。

这辈子来的时间短不说,上辈子她忙活完家里的事儿,上学没有多久,张美芳家里就出了事。

只知道是因为她妈妈家里成分不好,影响了她爸爸。

张工总工程师的职务被免除,还送到干校去劳动了两三年。

后来是机械厂扩大生产,在王厂长等人全力周旋之下,才把张工从干校给重新要了回来。

虽然人回来了,职务却被一撸到底,变成了普通工人。

也因为这件事,张美芳刚过完十八岁生日就下乡去了边疆,而她妈妈在把她和她爸爸送走之后,又把小儿子送回乡下托付给了旁人。

然后上了吊。

留下了一份遗书,什么也没提,就说要和他们全家断绝关系。

两辈子加起来,姜晓菱都没有机会见过那个传说中的苦命女人。

女儿的回答自然在徐寒梅的意料之中。

她将头凑得更近了,对着女儿耳朵悄悄的说:“美芳的妈妈驼背驼得好厉害,你知道吗?”

“驼背?”姜晓菱一愣。

脑子里快速的闪过了张工那又高又挺的身姿,白白净净的模样。

无论如何也将他和一个驼背女人联系不到一起。

“真的是驼背,腰弯弯的。而且看上去年龄好大。我昨天下午看到了,那样子,和张工站在一起确实不般配。”

徐寒梅叹了口气说道。

听妈妈这么说,姜晓菱有点不高兴了:“妈,你怎么也跟着以貌取人了?”

“什么以貌取人?”徐寒梅不乐意了。

“你妈是那么眼皮子浅的人吗?我是心疼美芳!其实长成什么样是老天给的,谁也没办法。

可美芳妈妈,就是你钱阿姨,她自己想不开,有些事就做得过了。然后就在邻里里落了笑话。

大人的事儿不去说,可这样会耽误小孩子的呀!你看看美芳,那么好的一个孩子,说个话做个事,唯唯诺诺,没有一点底气,那不都是他们妈妈害得呀!”

妈妈的话,让姜晓菱更加的好奇了。

她连饭也顾不上吃了,追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妈,你都听谁说的?可不敢胡乱传人闲话啊!”

一次次被女儿打击,徐寒梅恼了。

她伸手隔着桌子对着姜晓菱的脑袋就拍了一记!

“到底我是你妈还是你是我妈?你怎么比你奶奶管得都多?在你心里,你妈就是个什么事儿都不懂的吗? ”

看出妈妈是真的恼了,姜晓菱也顾不上去揉脑袋,连忙站起来扑过去从后面搂住了徐寒梅的肩膀。

撒娇的说:“妈,你说什么呢,我哪儿有那么想?我这不是怕刚到一个新地方,谁也不了解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听别人道听途说多了,容易破坏对人的第一印象。

你看你也说了,说美芳妈妈做事过了。咱都没跟人家打过交道,你怎么就知道是人家美芳妈妈的错?万一不是呢?万一里面有什么隐情呢?”

女儿的话听得徐寒梅默了默,然后叹了口气。

“我是听你封阿姨说的,我觉得你封阿姨那个人不像是会在背后传人闲话的。更何况她也没说美芳妈妈的坏话。

她只是说,美芳妈没有把自己放在半边天的位置上,太没有自尊,依然是老思想,把男人当做天。

你封阿姨说,张工在家里是连双筷子都不用自己拿的,说是她亲眼看到好几回美芳妈妈蹲在地上帮他系鞋带。

这种事还不是一个人见,据说院子里好多人都见了。要不大家都说,美芳妈妈是把张工当儿子养的。”

“这是人家自己家的事,又没妨碍谁,外人也是瞎操心。”姜晓菱忍不住皱了皱眉。

“可美芳妈妈不仅自己这么做,她还要求美芳也和她一样做啊。”

徐寒梅长叹了一口气:“外面的人都在传,传她那个驼背是会遗传的,所以她才会这么逼自己的女儿去低三下四。也不知道是不是怕将来美芳也驼背了,嫁到别人家伺候不好男人会被撵出来。”

“胡说八道!”

姜晓菱要气死了!

她之前真的是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传言。

也没有想到,怎么能传的这么恶毒?!

上辈子的时候,她虽然和张美芳再也没有见过面,却知道她活得很好。

下乡几年的磨砺,应该是磨去了那女孩儿身上的娇气,让她变成了一个钢铁般的女战士。好像还得过三八红旗手。

姜晓菱记得她在乡下是先做了几年赤脚医生,后来进了县医院。

到运动结束的时候,她在医院里已经做到主治医生了。

这样优秀的人……会因为不会伺候人被人嫌弃?

呵呵,简直是笑话!

“我也觉得是胡说八道!所以,你有空多和美芳玩玩,多和她说说话。不然她在这个院子里,是很难交到朋友的,其他女孩子都不愿意跟她玩。

你封阿姨也是这个意思。他们家全是男孩儿,之前是没办法,她也希望你带带美芳。

你们年龄都大了,美芳比你还大一点儿。如果性格不改过来,将来找婆家真的要吃亏的。”

“我知道了。”姜晓菱郑重点头。

与此同时,也在心里提醒自己,要对张家的事多关注。发现苗头及时制止,看看能不能帮助他们家摆脱曾经的灾难。

此刻的她无比后悔当年没有上心,要是能够多记得一点张家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该多好啊!

姜晓菱早饭刚刚吃完,张美芳就来了。

她今天是特意打扮过的。

穿了一套修改过的军装,扎了两根麻花辫。辫稍上还系了两根彩色的头绳。能够看得出那是自己用各色的毛线搓出来的,别致又俏皮。

她的脸上依然带着羞涩的笑容,却终于敢正眼看人了。小脸蛋儿白生生的,眼睛闪闪发光。

足以证明,对于这次有机会和姜晓菱一起出门,小姑娘心里可高兴了。

邮局距离家属院并不远,走路也不过半个小时,两个人说着话就到了。

可是还没有到门口,就听到那边传来了一阵吵闹,中间还有属于小孩子的尖锐的喊叫声。

远远的望过去,就见一群大概十三四岁的红-小兵围在邮局的门口,正在和工作人员喊叫。

他们都带着红袖箍,有些人手里还拿着《语录》,又是挥拳,又是喊口号的,群情激奋。

而与他们对话的邮局工作人员,则一脸的无奈。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同时放缓了脚步,慢慢的走了过去。

都没有走到跟前,单听双方对话,很快俩人就闹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顿时只觉得一阵无语。

听他们说的,应该是这群红-小兵在去抄自己老师家的时候,发现头一天老师曾经来邮局寄了一个包裹。

他们非说老师把藏起来的违-禁-品寄出去了,让邮局交出来。

而邮局说昨天的包裹已经寄走了,这里没有。而且所有寄出的包裹他们都有检查,不可能有不允许寄的东西。

可那群小孩儿不干。不知道谁提出了要去邮局的仓库里检查,要自己去找他们找到东西。

这样的要求邮局怎么可能答应?

于是双方就产生了争执。

能够看得出,邮局的人是不愿意和这些小孩儿计较的。都是些初中生,小学生,和他们闹起来,轻不得重不得。

轻了吧,小孩儿们不通世事,拿着鸡毛当令箭,觉得自己不得了了,完全不跟人讲道理。

重了吧,宁林市就这么大。没准儿拐着弯谁和谁就是亲戚,朋友。这里面要真有个谁家的孩子,闹起来了最后大人间再产生意见。

于是本来挺小的事儿,就变得很麻烦。

“怎么办,咱们现在还过去吗?”张美芳有点紧张的问道。

姜晓菱摇了摇头。

邮局门口围满了人,显然已经没法营业。

这种情况下,去凑那个热闹干啥?

“咱在附近先转转吧,等他们走了再去。”

“那他们什么时候能走啊?”张美芳一脸的发愁。

“应该很快。”姜晓菱笑了笑。

刚才她都已经看到有邮局的人往外面走了。不用想也知道,那肯定是已经知道这群小孩儿是谁家的了。

别看他们在这儿凶得很,等大人来了,还不是得纷纷认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