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望着玉佩惋惜,“这玉不论玉色,质地,还是做工都是上好的,碎了着实可惜,但也不是不能修复,若是客官有意,可以……”
掌柜陡然见余惊秋神色有异,唤道:“客官?”
余惊秋将玉佩拿了回来,走在街上,漫无目的,口中喃喃,“怎能是一块玉佩呢。”
天光明亮,照得她眼前发花,明明白昼耀眼,却觉得前途迷障,无路可走,迎面与一人相撞,那人喝骂道:“他娘的,不长眼的东西!”
余惊秋浑似未听见,一路往前。那人瞅了她两眼,神色一变,转身悄然跟在她身后。余惊秋察觉了,也浑似未察觉。
直走到幽僻处,浓郁之上,原是一株槐树,正是花季,满树槐花,纯白洁净的花儿被风揉碎了,零落在尘泥中。
诵经之声隐隐传来,余惊秋抬头一瞧,原是一座宝刹,朱漆门楼。余惊秋进了寺庙,走到大殿中去,径直跪到蒲团上。蒲团前一方神台,供着佛祖金身,佛祖目光微垂,悲悯怜爱地望着众生。
余惊秋跪在佛前,不觉日头西斜,从白日到黑夜,寺中点了灯,住持前来,双手合十,“施主何故长跪不起。”
“弟子心中迷障难解。”
“施主有何不解?”
“我佛慈悲,怜爱世人,何以弟子家破人亡,亲故离散,何以弟子受人欺侮,流落无依。”
“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施主忘却烦恼,方能脱离苦海。”
“众生平等,为恶的恣意逍遥,良善的青年夭折,佛门教我从善,何故受苦的,却总是良善之辈。”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大凡世间苦楚,皆有因果。”
“弟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与人为善,从来无愧己心,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昭彰,如影随形,弟子受这因果业报,难道弟子才是这恶。”余惊秋仰头笑起来,笑声凄怆无奈,泪珠从眼角流落。
她站起身来,瞧着佛像,法相庄严,那下垂的眼,分明冷漠疏离,这供的,不过是一尊冰冷的金像,怎能回她所问。
她出得佛门,夜风凄厉,冷冷地吹来。
突然间,两旁黑影中跳出来数人,其中一人笑道:“公子,你看我未看错罢,果然是她。”
“算你本事。”那被簇拥在中间的人,拿着马鞭,在手里轻轻一抽,向余惊秋道:“害本公子等这么久,回去定要你见见厉害,瞧你细皮嫩肉,识相的,自己跟本公子走,否则,动起手来,可是你自己受罪。”
这行人,正是那日街上打马,撞见了余惊秋的恶霸,尚未逞威,便受了楼镜收拾,怀恨在心,今日这公子一个属下撞见了余惊秋,立即认出了她来,偷偷跟她到这,见她进了佛寺,立即回去报信。
这公子带着人寻来,因人还在佛寺中,不好动手,便在外等候,伺机将人绑回去。
夜中清辉冷冷,洒落余惊秋满身,她衣摆轻动,微抬起脸来,双眼似这夜漆黑森冷,她声音微哑,说道:“这时候,便不要来烦我了罢。”
这公子以为她要反抗,懒得多费口舌,使了个眼色,一旁手下便拿着麻绳,走向前来要捆她。
赫然间,只听一声剑鸣,那走到余惊秋身旁高壮的男人直挺挺倒了下去,暗色的液体从他身下流出,余惊秋握着剑,剑身在月下反射出冷艳艳的光。
众人惊愕,余惊秋也感到诧异,众人惊愕,是未想到当日看着逆来顺受的人竟是会武的,趁他们同伙不备,取了他们同伙性命,余惊秋诧异,却是讶异原来取人性命如此容易,剑刃一下,性命便似飞灰散了。
她无有负担,只感到人命脆弱,因而心中悲悯。
众人反应过来,叫骂一声,手上拿着长鞭铁棍围过来,他们未意识到厉害,只以为是先前那人没有防备,才给这女人偷袭到手。
余惊秋剑锋一挽,鲜血从剑身尽数脱去,她往前踏出一步,夜色随着她往前压一步。
众人呼吸一顿,双膝发软,骤然间只觉得死气萦绕,隐隐约约意识到不对头,为时已晚。
这一行人,尽是粗杂功夫,也不过在寻常人前摆弄,此时此地,却是连余惊秋一招也吃不住。
佛门清静之地,向善慈悲之所,门外却是哀鸣阵阵,鲜血流洒。
一行人中,只余了两个活人,瘫软在地,瞧着余惊秋,却似瞧着鬼神般,惊惶恐惧,连滚带爬,哀嚎着远逃。
满地尸身,血迹斑驳,余惊秋站在中央,沐浴月光,喃喃道:“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我很想让师姐来一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诸葛村夫:你怎么抢我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