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打算这样一直不跟外人说话吗?”邵瑜问道。
刘翠芬骤然来到一个新地方,心底满是胆怯,巴不得一辈子都不跟这些陌生人说话,但她却不敢说出这样的念头,只跟邵瑜说道:“我这不是怕我说方言,他们听不懂吗?”
“听不懂就比划。”邵瑜直接回道。
到了一个新地方,他可不希望一大家子都缩在家里不出门。
“听不懂不是闹笑话?我才不要闹笑话。”刘翠芬理直气壮的说道。
“这有什么闹笑话的,你是买东西的,人家卖东西还敢笑话你,难道不怕你不在他家买了?”邵瑜问道。
刘翠芬虽然知道是这样的道理,但她自觉就是个乡下婆子,没见过什么世面,还是不愿意跟外人说话。
“阿良日后可是要读书的,我要供着他,让他有大出息,你要是一直这样,还不是给他丢脸?”邵瑜直接拿儿子说是。
刘翠芬听了这话,脸上的神情倒是一顿,毕竟旁的还好,儿子却是她的死穴。
邵瑜直接带着她进了一家文具店,说道:“阿良如果去读书,自然要给他买一些笔和纸。”
刘翠芬却缩了缩身子。
邵瑜又道:“你既然不肯给他买,那就别念书好了,当不成文化人,就一辈子跟我们一样,在地里干农活好了。”
刘翠芬虽然没见识,但也知道念书的机会难得,多认识几个字,也许就能摆脱务农的命运。
“别,别,我买,我买就是了。”刘翠芬说道。
邵瑜闻言笑了起来,立马因着她去了店老板跟前。
“老……老板,纸笔怎么卖?”刘翠芬十分艰难的问了出来。
问完,她便立马低下头,不敢和这老板对视。
老板却也不介意,反而有些高兴,问道:“文城口音?是老乡吗?”
刘翠芬听到熟悉的文城口音,顿时心下一松,看向一旁的邵瑜。
邵瑜又满是鼓励的看了她一眼,刘翠芬立马说道:“老板,我儿子要念书了,想给他买纸笔。”
老板听了这话,又看了一眼刘翠芬的衣着,就她衣着朴素,便知道这样的家庭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立马说道:“恭喜哦,送孩子去读书,以后能改命的。”
刘翠芬提起儿子,倒是一瞬间轻松起来,说道:“希望他能多认识几个字,未来也不求他有大出息,只要能比我们过得好就行了。”
店老板听了点点头,因为难得见到老乡,给她推荐的纸笔都是经济实用型的,价格也十分公道。
刘翠芬刚想说来一套,一旁的邵瑜就直接说道:“买四套。”
刘翠芬立马瞪大了眼睛,责怪道:“买这么多干什么?他小孩子家家,又不知道珍惜。”
“我有用。”邵瑜说道。
刘翠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拗不过丈夫,只能转头朝着店老板说道:“我们买四套,都是老乡,再便宜一点好不好?”
她第一次砍价,有些紧张的看着店老板,店老板没有多想,又将零头给她抹掉了。
等出了文具店,刘翠芬才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吓死我了,还好还好,这是个老乡。”
邵瑜笑了笑,说道:“不是老乡,人家就不卖东西给你了吗?”
刘翠芬虽然知道邵瑜说得在理,但她还是很难克服心里的恐惧之感。
邵瑜又说道:“我们再去买只鸡。”
“买鸡干什么?我们刚来这里,怎么好大鱼大肉。”刘翠芬立马不高兴了。
“刚安顿下来,不要吃一顿好的暖暖屋子吗?”邵瑜反问。
刘翠芬点头,但还是觉得肉痛,口中念叨道:“老家还养了好几只鸡,也不知道便宜了谁。”
“没便宜外人,全便宜你大哥了。”邵瑜随口回道。
听到这话,原本还在心疼老家那些鸡的刘翠芬,莫名的竟然觉得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依旧是邵瑜在一旁看着,刘翠芬上前买鸡,不过这一次的卖家,可不是她的老乡了,两人说了半天,方才将价格说定。
邵瑜拿了鸡之后,又拉着刘翠芬去卖菜的摊子上。
刘翠芬又念叨道:“在老家哪里还要花钱买菜……”
邵瑜也直接道:“在老家,王家早杀了我们。”
刘翠芬顿时不说这些话了,又是一顿磕磕绊绊的买下了菜。
邵瑜又扯着她到了卖鱼的摊位上,刘翠芬不乐意了,说道:“都买了鸡,还买什么鱼?钱没出花吗?”
邵瑜叹息一声,说道:“这一路上都在赶路,闺女其实还没出月子呢,这么辛苦,不给她好好补补吗?”
刘翠芬虽然偏疼儿子,但她到底只有这两个孩子,对于闺女,自然也还是在意的,此时被邵瑜这么一说,她纵然还是觉得肉痛,但也狠狠心,买下一条鲫鱼来。
后续又买了不少东西,刘翠芬从一开始的扭扭捏捏,逐渐变成泰然自若,即便和旁人交流还是不太顺畅,但起码她已经不再抗拒这种交流。
而自始至终,邵瑜就在一旁耐心的看着她,哪怕刘翠芬着急,他也不曾帮忙描补。
邵瑜要救得不是一个邵英娘,他要救的是这一家子,无论是刘翠芬还是邵阿良,他们的本性都不坏,只要稍加引导,都可以变得更好,邵瑜愿意当这个引导他们的人。
此时在他的引导下,刘翠芬似乎变得自信了不少,她也会为和卖家一次顺畅的交流而高兴,也会为一次成功的砍价而自豪,虽然这些变化如今还不足为道,但邵瑜觉得她还有很多时间。
等到夫妻俩回到家的时候,带着满满当当的东西,邵阿良第一个冲了上来,问道:“爹,娘,有没有给我买什么好吃的?”
半大小子,本就是最馋的年纪,如今又到了沪城这么大的地方,他自然期待起这里的零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