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晋江独家

柳小樱很感兴趣,就跟着编辑去了油印室。

只见桌上摆着两台油印机,几摞白纸,还有蜡板、蜡纸、钢尺、订书机等物品。

柳小樱这才明白,刻得是蜡板,靠人工一个字一个字写在蜡纸上,再用油墨印刷出来。

那油印机是手动的,嵌上蜡纸,用墨刷推一张,掀一张。印刷好了,再用订书机装订起来。

搁在六十年代,这是很先进的办公用品。

当然,跟后世没法比。

*

两天过后,小册子印好了。

先从机关推广,每个部门都发了两本。还选了代表,到大礼堂参加培训。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分为早、中、晚三班,队员们就成了教练,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一个星期下来,各部门都普及了一遍。

那一套拳术打下来,虽然不是特别流畅,可也像模像样了。

各营区也派人前来学习,加在一起有上百人。

集中培训之后,就带着小册子返回营区,再教给其他战士。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个星期,这套拳术就推广开来。

柳小樱也有了名气。

参加培训的指战员们都认得她,亲切地喊她小樱同志。军区大院也知道文工团里有个小姑娘,拳打得特别好,还有慕名前来围观的。

柳小樱很谦虚,不管是谁来请教,都很耐心。

她跟队员们处得不错,唯有杜梅是个例外。

杜梅要保护嗓子,很少开口说话,跟新队员们几乎没什么交

流。可见了柳小樱总是打量一番,眼里带着某种探究。

柳小樱敏锐地察觉到了,心生警惕。

这个杜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在意她?

杜梅的确很在意柳小樱。

一开始,她并未把柳小樱放在眼里。可听说柳小樱是南山村的,就想起夏明扬被发现的地方。

她一下明白了,柳小樱是何人?

这是夏明扬的救命恩人啊,难怪俩人这么熟。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杜梅有些不自在。

她跟夏明扬一起长大,虽然是同志关系,还是希望夏明扬只想着她一个,不要跟其他女同志纠缠不清。

*

培训结束时,已是三月中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天气暖和了,队员们都换上了春装。

排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对文工团来说,主要任务就是排练、演出和创作。柳小樱想着那日去飞机场,就想创作一个关于飞行方面的节目。

她跟金教官提了一下。

金教官很感兴趣,就说:“小樱,这个想法很好,你把编剧请过来,一起碰一下……”

团里的编剧姓张,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留着分头。

一听到飞行题材,就两眼放光。

“金教官,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了一篇通讯报道,是关于飞行员培训的,把这个报道加工一下,很有震撼力……”

张编剧当天就拟出了大纲,涉及到人物、故事、道具、音响、效果等等。

三天之后,就创作了一个剧本。

张编剧拿着剧本,在会上讨论了一下,团领导很支持,说这是一个创新节目。几位教官也很感兴趣,都想把这个剧本抢到手。

团政委考虑了一下,安排给了金教官。

“金教官,这个创意是你提的,节目就由你来牵头吧,争取在“五一”之前拿出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一结束,金教官就把道具组的同志请过来。

先讲了剧本,又提了要求。

“小李同志,做飞机模型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拿下来啊!”

小李点了点头。

做飞机模型虽然没干过,可想法还是有的。先用竹子扎一个架子,用报纸糊一个,再糊上一层白纸,涂上颜色,就成了。

柳小樱听说后,就往道具组跑。

到小李同志把飞机扎出来了,就爬进去坐了坐。

小李看着柳小樱托着飞机,飞来飞去,又冒出了灵感。

舞台布景很重要,两边幕布一挡,一架一架飞机从舞台这头,飞到那头,再加上几朵白云,就更吸引人了。

为了排练新节目,金教官也忙乎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