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三更合一)

果然啊, 村里很快的形成了一股子改名字的热潮。

不过戚玉秀倒是不在其中,她也没有这个兴趣,不然站在村口叫一句“多儿”, 哗啦一下站出来八个妇女, 这搞不搞笑?

戚玉秀这几天卖完了自家的地瓜,很快的又在村里买了二百斤地瓜。

她这头儿卖着烤地瓜, 那头儿每天也见天儿的往家里拖粮食。说出来可能都没人相信, 戚玉秀一个女同志带着三个孩子, 竟然吃出来一袋子米了。

当然, 其中有十斤戚玉秀换了地瓜。

不过就这, 他们一个半个月也吃了四十斤大米。

要知道, 他们中午有时候还在外面买现成的呢。再一个,他们还吃了不少面粉呢。

所以可见,他们是多么的能吃。

不过吃得饱的优点也显而易见,戚玉秀涨了点肉,力气也大了点。

而小宝山小宝珠小宝乐三兄妹,他们从大头娃娃进化到了普通小孩儿。

要是跟现代的很多小孩儿比起来,还是有点瘦的。

但是这个时候, 你不能说他们骨瘦如柴了。

下一个周末集市的时候, 戚玉秀又花一千多倒腾了三十个被罩,她几乎是大半宿没睡拆这玩意儿, 随后把这个倒腾到黑市儿,又卖了九百块钱。不得不说, 戚玉秀拿到钱真是激动啊。

谁赚钱不激动呢。

威哥跟戚玉秀约定六天后再见,戚玉秀说自己要考虑。

她其实不会去了, 没有一口拒绝,那是为了避免出问题。就这次她走, 都是饶了好多个圈儿才把身后的尾巴甩掉,虽然不一定是存了坏心,但是威哥还是安排了人偷偷跟着她,毕竟这三十床被罩拆了六十块料子,算来也不少了。

他们想通过她找到背后的关系,也不意外。

而除了威哥的人,自然还有别的人,这次跟手表不一样,手表东西小,放在身上不明显。卖了也没太多人晓得。但是料子她足足背了两筐,虽然肯定还是有人留意到了的。

谁都猜得到这换了不少钱。

趁火打劫,什么时候都有。

戚玉秀好顿闪躲,甚至拐到了去县里的路上,这才悄么悄的爬山回家。

因着这次遇见好多尾巴,戚玉秀胆子真是一下子就小多了。

人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都是谨慎的,而后就会越来越大,不断的膨胀;但是戚玉秀被吓了一下,立刻就又老实不少了。

戚玉秀将两千块钱塞在瓶子里,埋在了地下藏起来。

这两千块真是顶顶不少了,戚玉秀塞了好大一个瓶子呢,塞得满满当当。就连这酒瓶子都是那头儿拿过来的,他们这边都没见过这么粗口的瓶子。

剩下的一百四十五块钱,她藏在了柜子的夹缝里,这是偶尔要用的。

戚玉秀虽然也是在那头儿见过大钱的,但是她这么一换算就知道,自己在这头儿有这两千块钱,那头能顶上两百万了。总之,她估摸自己接下来再也赚不到钱,这个也能应着孩子上学和体面成家。

至于那头的钱,她开头手里有七千,现在手里有四千。

可是戚玉秀是晓得的,自己赚大了,毕竟,她这头儿都倒出来两千块钱的存款了。

其实戚玉秀一直在赚钱,她小生意做的相当不错,也一直都在赚钱。而为啥手里不多呢?

嘿嘿,这就要说他家的存货了。

他家的存货,那是让戚玉秀想起来都要笑出声的。

她自然是爱钱的,有钱也觉得心里稳妥,但是这两千块钱的巨额存款,真是没有给她十分强烈的安全感,但是他家的存货,那是可以的!

他家密室里藏着十来袋米和十来袋面,除此之外,还有十来桶油。

鸡蛋啊盐啊鸡精啊酱油啊醋啊肉啊腊肠啊,都是有的。

至于比较当用的蜡烛香皂洗头膏这些生活必需品,也都是有的。

再算一算,他家还添置了衣服,棉花都买到了,所以可以说,他们家是大丰收。

虽然外人看来,他家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作为家里人,那感触是最最明显不过的。

戚玉秀给家里添置了太多东西,他家密室,都塞得慢慢的,这是谁家能做到的?他家密室塞得满,戚玉秀现在都把一些东西往地窖里倒腾了。

不过别看戚玉秀倒腾东西,太扎眼的,她倒是没怎么倒腾。

这点数儿,她还是有的。

对于一些事情,她始终都是存着敬畏的心。

因为小宝山受伤了,戚玉秀并没有再带他们去那头儿做生意。这段日子戚玉秀都是一个人做生意,并没有拖着宝珠宝山,早上宝珠给她“送过去”,半下午在过去“接她”。

这样倒也不是很难。

小宝山和小宝珠空闲了时间,领着弟弟又开始了挖菜的小活计。

小宝乐自从这段日子跟着妈妈出门,就养成了出门的习惯,每天变着法儿的要跟着哥哥姐姐出门。小宝山两个人被磨得没法子,只能带着弟弟。

虽然外面冷冷的,但是小宝乐却很高兴。

因为带着小拖油瓶,小宝珠他们一般都不走的很远,就在家附近来来回回,反正他们出门挖菜主要是为了喂鸡,这就不用找特别好的野菜了。

他们不太挑,但是村里很多小孩儿还是要挑一挑的,所以大家一般都不怎么跟他们兄妹凑在一个地方。

以前他们虽然不太友好,但是倒也是会凑在一起的,毕竟山里虽然很大很大,但是他们小孩子哪里敢去深处呢。能去的地方都差不多,大家想找野菜鲜嫩又多的地方,少不得就要凑在一起。

但是最近小宝珠他们看到老一点的也不嫌弃,那么可选择就比其他人大多了。

一上午的功夫,小宝珠和小宝山就挖了两大筐,小宝乐跟在哥哥姐姐后面,也是有点小小的收获,这小孩儿虽然小,但是记性相当好,小宝珠教给弟弟的,他都认得很清楚,从来不会挖错。

三个人收获满满,手拉手一起往家走,宝山和宝珠在小宝乐的两侧,走成了凹字形。

他们虽然回家,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没有走的,只要不上工的日子,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吃两顿饭,能省一点是一点。像是小宝珠家以前也是不例外的。但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他家条件好了不少,戚玉秀倒是没有把三顿饭改成两顿饭。

他家小崽崽还要长身体呢。

所以三个小孩儿眼看中午了,就手拉手回家。

“宝珠,你们要回家了吗?”

回家的路上,别的小孩儿看见了,探头张望,随即说:“你挖的这个野菜不好。”

小宝珠颠颠自己的小背篓,说:“我觉得还行呀,能吃就行。”

“你也太不挑了。”

小宝珠嘿嘿笑,她说:“天冷了,我想多挖一点哒。”

确实,一天比一天的冷,如果挑剔,大家的收获就越来越少了。

不过,再看一看小宝珠的小背篓,这个野菜好差啊,怎么吃呀?

老成这样,都要拉嗓子的。

“那你们要回家了吗?”

小宝珠点点头,脆生生:“对呀,我们要回家休息一下,下午再来。”

小宝乐立刻拍着小肚皮说:“宝乐累累。”

大家看着小宝乐那个矮墩墩的样子,啧啧一声。

带着小孩儿就是很麻烦。

不过很快的,小孩子们就说起其他的话题。

一个长辫子小姑娘小八卦:“你知道吗?你二婶三婶都改名字了。”

小宝珠眨巴眼,睫毛微微颤,说:“改名字?”

她是知道三婶要改成“多儿”的。

那,二婶也要改了吗?

“对啊,你二婶改名字了,现在叫加儿。”小姑娘叹息一声,很是感慨:“我妈妈说,如果她们改了名字都好,也要给我改名。”

小宝珠:“啥玩意儿?”

她睁大眼:“你要改名?晚霞很好听呀。”

晚霞小姑娘自己也点头,说:“我也觉得晚霞很好听,但是我妈说,如果他们改了都好,就要给我改名叫生儿。那过些年议亲,肯定一家有女百家求。”

小宝珠震惊了,她一言难尽的看着晚霞。

“生儿……又不是叫生儿就真的能生儿子。”

“什么!你要叫生儿?我妈说,要给我改名叫生儿的!”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娃这时惊悚的开了口:“你咋能和我抢?”

“你一个男娃,为啥要改名叫这个?”

男娃娃得意:“谁说只有女娃娃能叫这个?我们男娃娃自然也可以叫。”

小宝珠抬头看向了哥哥,宝山对她笑笑,小宝珠说:“你们聊着,我先回家了。”

两个小孩儿正在争夺“生儿”的冠名权。

小宝珠小小声,格外的坚定:“我一定不改名字。”

宝山看她这个严肃的小脸儿,说:“妈妈不会给你改名的。”

他伸手揉了揉妹妹的头。

宝珠顶着脑袋在宝山的头上还蹭了蹭,她嘟嘟嘴:“大家好胡来。”

小宝山:“可不是!”

这时,小宝乐也赶紧说:“我也不要改名。”

小宝山赶紧安抚弟弟妹妹:“我们当然都不改名,我们的名字是爸爸取的,怎么可以轻易改名?”

小宝珠和小宝乐终于安心下来。

他们实在是不太想叫什么“这个儿那个儿”。

小宝珠定下心,就小小的得意起来,说:“是独一无二的珍宝明珠,所以我叫宝珠。”

小宝乐:“那我为啥要叫宝乐?”

小宝珠小嘴儿叭叭:“因为你要做个快快乐乐的小孩儿。”

小宝乐长长的哦了一声,短短的小手指指向了大哥哥,说:“那大哥哥为什么叫宝山?”

小宝珠真是张口就来:“因为爸爸妈妈希望宝山哥哥像是大山一样,稳重高大。”

三个小孩儿自己讨论完,嘎嘎嘎的笑了起来,像是三只小鸭子。

三人刚走到家门口,就看家门口有人,来人是她大姨和三表哥,小宝珠赶紧挥舞小爪爪,说:“大姨!”

她撒娇:“大姨,你怎么来了啊?我好想你啊。”

戚玉玲对二妹戚玉秀是很好的,但是她总归也有自己的工作,所以算不得常来。像是秋收的时候过来过了,再来肯定就是年前挑一个好天了。

不过这次来的倒是频繁呢。

小宝珠软乎乎的:“大姨,你等我开门哦。”

戚玉玲一看小宝乐都跟着他们,赶紧给这个小孩儿抱起来,说:“你怎么也出门了?你妈呢?真是的,怎么就让小宝乐出门了,这什么天气,她真是胡来。”

小宝珠此时已经开了门,说:“大舅说小孩子要多出来活动活动的,这样才更好。”

妈妈是听大舅的话。

他们是听妈妈的话。

所以,没有错的。

小宝珠扬着笑脸儿,说:“大姨快进来。”

“你妈呢?”

小宝珠:“我妈进山了。”

小宝珠说:“我妈妈要傍晚才能回来的,大姨,你吃午饭了吗?”

戚玉玲:“大姨吃过了,给你们买了红烧肉和米饭,你们吃吧。”

小宝珠:“呦吼!”

虽然每天都吃的很好了,但是小宝珠还是很喜欢吃肉的。

肉肉最好吃了,怎么会有人不爱吃肉呢。

嘿嘿!

小宝珠看向了三表哥,说:“三表哥,你不上学吗?”

她小脸儿立刻严肃:“不上学是坏孩子。”

小宝珠的三表哥叫济宁,他出生的时候,他爷在济宁出差,所以就直接给他取了济宁这个名儿。

济宁今年十岁,他摇头,嚷嚷:“我才不逃学呢,我们学校又放假了。”

小宝珠:“哦……放假啊,学校经常放假吗?”

济宁点头,说:“他们总是要闹,所以我们就经常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