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节 诸子齐聚(2)

但谷梁就不一样了。

谷梁学派,素来主张的是偃兵,是弭兵。

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爱发电,国家仅需要保护好禹贡标识的诸夏九州本土的安全,外面的夷狄禽兽,打生打死,就随他们去了。

反正,死的又不是诸夏人民!

对吧!

但在过去,因为公羊学派的激进立场,谷梁学派就干脆闭口不谈战事,主张偃武兴文,爱与和平。

然而今天,徐襄却听到了董越告诉他,江升居然主动谈起了过去闭口不谈的事情。

这让他如何不好奇?

江升在心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上前拜道:“先生,易有折首之卜,大为圣王之事;诗有雷霆之怒,张周公胸襟,晚辈不才不敢违之!”

然后他抬起头来看向董越,几乎是咬着牙齿道:“不过,不义之战,劳师远征,劳民伤财之事,晚辈依然是坚决反对的!”

徐襄听着,没有做出任何评论,只是呵呵的笑了笑。

他今年已经快九十岁了。

老的牙齿都要掉光了,随时可能去九泉之下,与先师相见。

才没有必要,更没有理由,掺和到谷梁和公羊的恩怨情仇之中。

只是……

此事,也让徐襄知道了世界在变化。

春江水暖鸭先知。

连素来闭口不谈战争的谷梁,也不得不从故纸堆里,为自己的立场转变找借口和依据。

由此可见,天下士林和民间的风潮,正在渐渐转向。

而且,来势汹汹,以至于江升这样的老顽固,都不得不开始微调立场,来顺应人心。

想到这里,徐襄就越发的知道,这一趟冒险来长安,来新丰是赌对了!

这个险没有白冒!

那位侍中官,确实值得他冒着可能因为旅途劳顿而导致健康恶化的风险来一趟长安!

徐氏不似现在的儒家今文和古文各派,大抵都是元光后崛起的。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p;徐家历史悠久。

打从太宗孝文皇帝开始,徐家就是刘氏大臣,世袭的礼官大夫,对政治的介入程度非常深,徐氏的地位和富贵,也有赖于和当朝的贵人、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可以这么说,没有天子和当朝贵人们的支持和承认,老徐家啥都不是。

所以,这次进京,徐襄的意图非常明确——给子孙们留下一个香火情。

简单的来说,其实就是交易。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碰瓷。

主要目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超然地位和名望,来给那位新贵撑场子、背书。

最好,让其能喊一声‘老师’。

这样的话,徐氏子孙,未来肯定不用发愁了。

只要那位新贵,能够保持目前的态势,老徐家起码可以再垄断和霸占《礼记》权威五十年!

可能对现在天下的士人,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们来说,徐襄的想法实在过于阴暗和龌龊了些。

但……

对徐家这样的世家而言,这根本不算什么!

休说那位新贵是儒家的自己人了!

便是敌人,当初儒生们也没少帮忙!

法家的晁错,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初,晁错是怎么崛起的?

他的第一桶金从哪里淘的?

答案是儒家,晁错是通过帮助济南伏生整理《尚书》,从而正式崛起!

而彼时,儒法两家,可是势同水火。

儒家骂法家是‘暴秦元凶’‘苛政猛于虎’。

法家大骂儒生‘五蠹之首’,是社会的辣鸡,文明的败类,必须清除干净!

但,伏生却明智晁错的法家身份,依然授其尚书……

所以,晁错崛起后,投桃报李,济南伏氏的地位,一高再高。

至于伏生为何如此?

对外的解释,当然是含糊其辞的‘独错能解伏生之语’,但其实老牌世家人人清楚,不过是向权力献媚罢了,晁错早就得到了当时的太子,先帝的喜爱,长安城里人尽皆知!

故而,在徐家、伏家、颜氏这样的老牌世家眼中,外面的年轻人真的太年轻了!

嘴上的主义,还能比的过心里面的生意?

识时务者为俊杰!

逆流而动的,活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