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明明看到了某些事情,却装作看不见。
这是会被鞭笞一万年的!
就像《公羊春秋》之中,在襄公复九世之仇,大之之后,紧接着就写了一句话:公与齐人狩乎郜。
这一句话,就将鲁庄公,钉死在了万年耻辱柱上。
因为,在这次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四年,鲁国国君,庄公之父恒公被齐襄公诱杀于齐。
在国仇家恨未报之前,鲁庄公与杀父仇人,弑君仇寇,行狩礼。
正如董仲舒的解释一般:臣不讨贼非臣也。
此所谓孟子所说的‘无耻之耻’,更是对春秋一书之中的大义的彻底践踏。
必遭春秋之诛,蒙篡逆之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而这正是大复仇思想的核心!
如今,天下蓄奴之风,人尽皆知,作为公羊学派的学者,国家千挑万选的太学生,精英中的精英。
若目睹了如此之事,还无动于衷。
必遭《春秋》之诛,蒙篡逆之耻,会被后人以为是乱臣贼子,至少也是‘无耻’之人。
死了都不会被历史记载,甚至不敢进祖宗坟墓,以免让先人蒙羞。
在春秋大义面前,没有人敢异议。
因为,蓄奴与限奴,本就是公羊学派的政治正确!
于是,整个太学,瞬间沸腾。
五十名太学生,在贡禹等人的组织下,拿着《春秋》,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太学出发,一路高喊口号,浩浩荡荡。
董越站在太学的阁楼上,望着那些浩浩荡荡,群情激愤,向着长安走去的学生们。
耳中听着他们慷慨激昂的宣言:“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今天下蓄奴蔚然成风,乱乡党之教,坏先王之法,断先帝之德,使百姓父子相离,夫妻相散,吾辈士大夫,既食汉禄,岂敢营营苟且,熟视无睹?……”
“年轻……真好……”董越沉声叹着,心潮澎湃,恨不能加入其中。
但他不能。
因为……
他知道,他加入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甚至可能引发极大动荡。
但学生们去鼓噪,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