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几户人家闻着味道,吸吸鼻子,“老杨,今儿是什么好日子,做的这么香?”
院子里的一位大爷,扯着嗓门喊道。
“没什么好日子,家里孩子们都在家。改善改善伙食,我家老三回来了,是她带来了肉,鱼,说是孝敬孝敬我与她妈。这孩子,真是的,说过多少次,让她自己顾好自己,就是不听。拿他没有办法。”
杨父走出来与东厢那边的另外一户邻居老林说道。
那话语中透出来的喜悦,院子里的几户人家都能感知到。
凡尔赛……
“哎呦,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有本事的呢。小清以后的日子你老家伙不用担心了。”老林语气中都是羡慕。
他家里也有孩子下乡做知青,虽然到今年都已经回城。可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
同人不同命。
不说他们家,就是整个大院,恢复高考这一届就老杨家老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还是最好的大学之一。
“还好,这孩子,放假了没事,写了小说投到报社,还真的刊登了。赚了一些小钱,这不,就买了一些家里用的上的,回来孝敬我们。这孩子就是闲不住,我让她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她不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搞这个,让我都不好说她。”
杨父的话,让老林无语,很想骂他。
“老杨,小清写的什么文章,你说说名字?”老林半信半疑,问道。
杨父早就记住了名字,闺女写的,说一遍他就能记住。
现在形势早就明朗,读书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再次回到以前,一样的受尊重。
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那可不是一般的知识分子能做到的。
他第一时间就记住了闺女说的小说名字。早就等着老林问他,咳咳两声清清嗓子,然后大声的说道,“是咱燕京早报上的那个小说连载《最后一道密电》,老林你肯定没有看过。
不过不要紧,我家有报纸,你可以来我家借看,但不能带走。我家老伴儿说,要剪下来,做成简报。”
杨父的话,声音不低,满院子都能听到。
语气中满满的炫耀。
姜家的人昨天就知道杨家老三欺负姜茶的事情。此时想说点什么,却没有找到机会。听着杨父的炫耀,那是满心的不舒服。
憋在家里干脆不出门也不搭腔。
“我明天自己去买燕京早报,不借你的。对了,老杨,适可而止吧,别讨打。”
说完,也搬着椅子进屋,都不带多看杨父一眼的。
站在门口的杨父被老林的话弄的全身一僵,嘴里还嘀咕,“老林真不可爱,嫉妒,他纯属嫉妒我有个孝顺闺女。”
“噗呲!”杨老四听不下去了,笑出了声,笑完赶紧跑。
怕挨打。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杨清倒是忘记了一件事,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张票,递给杨母,“妈,这是一张电风扇票,您拿着,给家里添一台电风扇,别惹着自己。”
“风扇票,你哪儿来的?”这种票可不好弄。
“是找同学换的。妈,没事,你放心吧。”
下午三点半,杨家吃早晚饭。分成两桌,热热闹闹的。
通过杨清的大手笔送礼物,杨家父母认可了闺女的能力,似乎不用担心她养不活四个孩子。
杨清用大方达到了目的,比用千百句话语来解释更加的有效。
三个庞家男孩也因为一起喝汽水,一起玩闹,混熟了,也有融入的迹象。
没有之前的忐忑不安,拘谨。
六点前,带着孩子们回到家里。
给家里打过招呼,杨清心里轻松不少。
以后的日子,专心养四个孩子,专心学习,专心工作就是。
几天以后,杨清回到学校交翻译好的资料。
“小杨,你速度蛮快的呀?这就翻译好了。”老教授移动椅子,侧身问道。
“我家里有个孩子嗷嗷待哺,速度不快不行。教授,还有资料需要翻译了没?”杨清坐在一侧问道。
“有,等着你来领工作。”老教授也知道眼前的杨清同学不容易,一个人要养四个孩子。
外边儿师母走进来,“老关,小杨来还给咱送来了两条活鱼,一块腊肉,还有送来了包好的水饺。
我说不收,可推不过小杨。”
师母当着杨清的面,与丈夫说道。
语气中全是笑意。
教授望一眼学生杨清,又望了一眼老妻,笑哈哈起来,“好嘛,给我改善生活。小杨,那我就却之不恭啦,谢谢哈!”
老教授原本是不想收,可想想还是收了。小杨是为了感谢他,感谢自己给她那些翻译的工作。只有他收了礼物,小杨才安心。
为此乐呵呵的接受了这番好意。
杨清也亲亲热热的挽住师母的胳膊,说,“师母,那可是湘南那边大山里的腊肉,报存的好。到现在都没有一点异味,您今天做些,试试味道。
可不能一直放着,天气热,说不定过几天味道就变了。”
腊肉是从空间拿出来的,在夏天,真放不多了多久。
师母说,“行,我也好多年没有吃到湘南那边的腊肉。还别说,真有点想那个味道。”
两人聊起了做菜的心得,相谈甚欢。
在教授家里停留了大半个小时,杨清才拿着资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