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花同是大明工部尚书兼任大明科学院院长,可以在技术上给他提供支持。而钱江是大明的户部尚书,专门管钱的,也能够从金钱以及一应造船资源上帮助他。
可他的业师曾国藩,虽然现在是吏部尚书,从理论上来说,肯定能够给他补充各级别的官员,但他和曾国藩是业师关系啊。
让曾国藩来帮他补充官员,岂不是相当于把大明海军,彻底的交给了他们两师徒?
陛下到底是非常信任自己师徒二人,还是根本不担心自己师徒二人有什么异心呢?
而且,自己是从太平军之中挑选两万精锐,也就是说,相应的将领还是要用太平军的人。
那这些人,难道就不会有异心了吗?
陛下的心,是真的大啊。
李鸿章心中刚刚产生这样的感慨,就想到了他在来的路上,听说了他的皇帝陛下,一剑杀死了上百个火枪手的神迹。
是的,仅仅是这么短的时间,就已经从杀了七十多个火枪手的事实,变成了杀了上百个火枪手的神迹,再过一段时间,那就不知道会传成一剑杀了多少人的传说了。
虽然李鸿章不懂武功,根本没法想象他的皇帝陛下,是怎么做到一剑杀死上百人的,难道是四十米的长剑?
但两千多人言之确凿,包括了石达开都言之确凿、信誓旦旦,他也不可能不信。
或许,这就是陛下心大的原因吧。
这不是心大,也不是自负,而是自信。
“陛下。”
组建大明海军的事情不可能几句话的功夫就说完,李鸿章回去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详细计划,而后申报审批,所以话题直接转移了。
李鸿章说道:“南京城作为前明的备用都城,有皇宫,还有六部的衙门,如今又经过了太平天国的扩建,已经是五脏俱全、应有尽有。而洪秀全如今已经投降,太平天国所属的相关地区,也都会一一臣服于陛下,咱们大明国的国土面积将会暴增,无论是朝堂还是各部,都需要大量的官员和衙门居中协调各地,东京城虽然商业盛行,但却不适合作为都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陛下,如若不在两年之内挥师北上的话,臣建议应当暂时迁都,也可以设置二京,名义上都城依然是东京城,但却可以把朝堂以及各部迁移到南京城。”
听到李鸿章的话,吴彦问道:“为何你觉得,朕不会在两年之内挥师北上呢?”
李鸿章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因为陛下不同于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洪秀全只知兵事不知民事,而陛下不仅在兵事上战无不胜,更是知晓民事之重。自立国大明以来,陛下明明有战无不胜之师,却没有贪功冒进,而是发展民事,积蓄良才。南京城内百姓无一不期盼陛下早日到来,就是因为东京城以及陛下所有的大明各地,在战事之后极短的时间里,就恢复了平定,人人安居乐业。”
旁边的石达开听到这里,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他其实也知道这些道理,可奈何太平天国不是他的一言堂,人人争权夺利的时候,除了军功这种最容易获取的功勋之外,还能有什么让他们有理由争权夺利呢?
洪秀全也是好大喜功,之前太平天国挥师北上的时候,他就提过意见认为时机不对,应该发展民生积蓄力量,而后再一鼓作气。
结果其他人却认为,他是不想让其他人的军功超过了他石达开。
事实证明,大明国的策略是对的,太平天国在根基不稳的时候不断发起战事,最终导致了全线崩盘,面对大明军触之即溃。
要是能发展民生,让太平天国民心所向,就算是大明军攻无不克,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攻占了南京城。
李鸿章继续说道:“清廷虽然腐朽不堪,可立国两百余年,再加上我华夏地大物博,就算是清廷已经是强弩之末,也有一定的威势。绿营和八旗军总计超过七十万兵力,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组建了百万勇营。”
“陛下深知并贵精不贵多的道理,虽然让咱们大明军战无不胜,可也无法做到全线铺开。纵使能够直指紫禁城,那咸丰帝也有足够的时间后撤至热河等地区,甚至能够撤到关外,回到原本属于他们满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