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这...这就是稻米?”
“应该是,孩儿也从未见过,官府如此说,想来就是。”
老母亲探手从米袋里掏出一把带壳的稻米仔细打量着,世代吃粟、麦的关中人,初次见到江南的稻米,也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
媳妇拿着一件衣服仔细看着,满是惊讶的表情:“这布料不错啊,用手撕撕不烂,就是尺寸不合适,得改。”
“能改,钟舍长说明日就发针线和剪子,我们自己就能改了。”
“这要多少钱?”
“针线不要钱,剪子用完了得还。”说到这里,乔谷雨不忘补充最重要的消息:“官府说,从今日起,每日两餐都有人按时送到路口,大家排队去打粥回来吃。”
“吃粥能饱么?一人能有几碗?”
“大人两碗,小孩一碗,反正钟舍长是这么说的。”乔谷雨说完拿起刚领回来的一个碗,“喏,这么大,够吃了。”
“那会不会稀得和水一般?”
乔谷雨看了看那几袋糙米,摇了摇头:“官府都发粮食了,不至于此吧...”
他的母亲倒是有些见识,问了个关键问题:“方才官府说头一个月管两餐,那往后我们靠什么度日?”
这个问题很关键,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没有一寸土地如何养活一家人,过了一个月后坐吃山空怎么办?
乔谷雨知道这事关一家人往后的生活,把钟舍长方才所说讲了出来:“母亲,官府说先住上几日,待得缓过来后,官府会发农具、工具。”
“说是我们要帮忙开荒、修水利,秋收时能分粮食,到了明年,就能分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