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流通券分八种面值,从大到小一次是“壹千匹”、“伍百匹”、“贰百匹”、“壹百匹”、“伍拾匹”、“拾匹”、“伍匹”、“壹匹”。
流通券一比一兑换与面值数量相同的黄州精织布。
黄州精织布有许多档次,流通券兑换有复杂花草纹的那种,这算是黄州布的特色之一,各家布坊都能纺织,市价在五百文一匹左右。
换句话说,面值“壹千匹”的流通券,可以兑换一千匹黄州精织布,而这一千匹布的价值大约是五百贯铜钱,一张“壹千匹”面值流通券的重量可以忽略,而五百贯铜钱的重量大约有两千斤左右。
悬殊的重量差,带来的是极其方便的资金流通,你说好不好?当然好,可凭什么?
“流通券要流通,凭的是信用!”王越大声说道,“凭的是在座诸位联保的信用,凭的是鄙号东家的信用!”
“鄙号倡议,各位东家联手,为这流通券联合担保,无论何种面值的流通券,在西阳城都能足额兑换黄州精织布。”
“只要能保证随时足额兑换的信用,客商们就会愿意使用,流通券就能够流通起来,为大家做买卖带来方便。”
王越开始细细解释流通券以布为兑换基准的好处。
首先,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何不直接定面值为若干文?因为真这样做就犯了朝廷的忌讳,黄州推行流通券是为了方便做买卖,而不是要破坏朝廷的币制,不是变着法子不用朝廷的制钱。
这是原则,谁碰都不行。
其次,布是黄州最热销的大宗货物,客商兑换了流通券,可以直接到各布坊拿布,当然各种档次的布存在差价,得经过“换算”。
这样就很直接的省去布匹交易的麻烦,而流通券也能让人觉得有信心,因为发行者本身就不缺布,绝对能保证无限制兑换。
最重要的一点,布坊的东家们还有其他产业,推广流通券很方便,可以让更多人接受这个新事物,能尽快在黄州城里流通起来。
“所以推出流通券的目的,不光是方便布坊的买卖,而是尽量方便城里商家的买卖,纸做的流通券不是问题,只要是有信用,即便是一根草,别人也愿意用。”
这种事情不难理解,在座的各位东家很快便想通其中关键,当然这件事已经提前通了气,所以对于流通券的推行大家基本上持肯定态度。
王越喝了口茶,润润喉咙继续起下一个问题:流通券如何防伪。
“大家请看样张,八种面值的流通券,防伪手段相同的有以下几种。”
瑞兴号推出的“汇票”,在座的各位都已用过或者见过,确实为汇票那精湛的做工赞叹不已,而此时他们手上流通券的样张,就用了汇票的防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