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浑身难受之际,一个人物和他的军队,立刻浮在脑海里。这个人不是希特勒,而是一个罗马尼亚人。
是的,罗马尼亚人!
有一支罗马尼亚师,就在切尔尼戈夫的东南部一座小城市休整。
在众多的纳粹仆从国里,数罗马尼亚最积极。这个国家已经被军人安东内斯库控制,国王都变成了傀儡。罗德签订协议,即被苏联掠走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回归罗马尼亚,而当解决了苏联后,右岸乌克兰归入罗马尼亚领土。因此,当即有高达27个师的罗马尼亚军队,开赴苏联战场。
罗马尼亚人的战斗力不高,他们的士兵数量倒是仆从国中最强的,实力不容小觑!
罗军长期在克里米亚到顿巴斯盆地一线作战,有战争就有损失,锋线的罗马尼亚人取得了一定的可以吹捧的战果,大量的人员损失也逼得很多部队休整。
罗军不可能退的太远,他们一路北上,就在第聂伯河两岸的多个城市休整。罗军的第三集团军麾下的第六步兵师,在顿涅斯克和苏军遭遇,并成功的打退了苏军的几次进攻。这支步兵师几乎就是罗军精锐,他们胜利让罗军非常振奋,也令傲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德军为之一振,所谓这些盟友终于有靠得住的时候。安东内斯库也以此战力向希特勒吹嘘,可他报喜不报忧,这次作战罗军伤亡也很严重。
罗军第六师从敖德萨到克里米亚,再到顿巴斯,长久的战斗他们因各种原因减员,新兵补充寥寥无几!甚至,一些为他们搬运物资的乌克兰民夫,也顶着钢盔,成为临时的士兵。
第六步兵师进入乌克兰时,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人,这里面固然有着大量的后勤部队,其中可作战兵力依然接近一万人!部队是越打越少,以至于后勤部队也充当前线士兵。阵亡者就地掩埋,大量伤员被送到后方。像是切尔尼戈夫,这是个修养的好地方。
切尔尼戈夫和周边区域的驻军确实只有一个634师,如此少的部队看管大片区域实属德军的无奈。迫于苏军三个月内的两场进攻作战,德军b集团军群面临着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