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挖土豆(二)

尝到了甜头的各生产队都开始这么干,奈何人的屎尿还有有限,他们也只好另辟蹊径,比如说将捕捞的不知怎么吃的螃蟹捣碎充当肥料,从散发瘴气的沼泽中收集淤泥改善土壤。

随着萨林奇金的空降,这个自诩在农业方面有点研究的家伙,他在诺夫戈梅利市委担任职务后,就用行政手段,开始在各家各户的炉灶内搜集木柴燃烧后的粉末。粉末混入水中再倒进土豆田,这算是为土豆提供钾肥。

土豆喜钾也喜氮,但这些手段杯水车薪,各生产队也只能多在拔出杂草上做文章,直到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肥开始量产。

对农田的精耕细作,也仅在于三大集体农庄周边的农田进行,新开垦的和过于偏远的田地,因为距离远无暇顾及。也有人认为,对于偏远农田疏于管理,这并非地理因素的限制,纯粹是负责那块地的生产队缺乏经验或者意识。

“他们是城里人,他们一直在吃供应量,每天吃面包吃熏肉,他们的孩子还吃过巧克力。他们根本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这类言论源于农民对城市人的抱怨,长久以来斯大林农业模式,使得城市飞速发展,而农村发展缓慢。斯大林这算是以农养工,这政策伤害了苏联广大的农民,但客观上,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苏联即使被纳粹夺去半壁江山,他们还是有足够的工业制造业去和侵略者战斗!

但城市人缺乏农业生产技术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城市居民逃入森林后,要么死了,要么找到了游击队。凡是逃进沼泽地的都非常幸运,这里目前为止是非常安全的。来到了这里,他们就和以前的生活说再见,有技能的市民立刻被组织起来,例如鞋匠、裁缝甚至是钢铁厂工人,他们去各个作坊投入复杂的生产。至于很多没什么技能,就被编入集体农庄的生产小组,从零开始学习如何种土豆、如何伐木。

过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还能活着就是幸运。

这幸运建立在所有人携手奋进的基础上,当收获季到来时,这些市民也纷纷被组织起来,去其他生产小组的田里,帮忙挖掘。

……

一大早,杨明志麻利的爬起来。他的铁锹即一支改造后的工兵铲,早已安静的立在墙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