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佩罗尼斯基的用武之地

卡维茨基也确实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片沼泽地修筑铁路的路况!

“在坐的诸位或多或少知晓我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修筑的事迹。在极端寒冷下修筑铁路,很多工人惨遭冻死,而且这极端低温,也导致工人必须开凿如花岗岩般坚硬的冻土,仅仅是建造路基铺设枕木,就是艰难的工程。

所以,即便我们现在有专业工人了,如此就能在土质松软的诺夫戈梅利建铁路?我本就是这片沼泽土生土长的乡民,我不得不怀疑。”

但在松软土地上,也存在相对硬化的道路!”佩罗尼斯基自信的回应道,“我虽然进入沼泽地才第三周,对这一带的地质有所了解!即便我不住在沼泽地,也长期工作生活在沼泽地外围。莫济里的自然条件一样多泥泞,并不妨碍伟大祖国在伟大的国土上修筑铁路!”

佩罗尼斯基可以把词说的大气些,用以也很明显,就是增加自己发言的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气。

卡维茨基本想再质问一番,不曾想,自己已然被一百多双眼睛盯着,尤其是别列科夫本人。那是什么眼神?像是疑问,又像是警告。

“没错!我可不是铁路工人,修铁路的问题上我本来就是一无所知!”扪心自问一番,卡维茨基索性不再质问,省的弄得自己是个刻薄的人。

他最终问道:“所以!尊敬的佩罗尼斯基同志!你是专业人士,认为这铁路是十足的把握?”

“当然!我其实认为,只要兵工厂和木工作坊开工造材料,我们工人就能在极短时间内把路修好!”佩罗尼斯基有一说一,他这是纯粹的自信,更知晓自己的能力也完全足够。

里固施科夫很是满意,他内心满足,就顺嘴说道:“虽然这坦克发动机耗油大一些,其一次性运输的物资一样巨大。如若出现紧急情况,仅靠卡车难以快速运输大宗货物,火车的优势也就有了。

也许平日里我们也不一定必须使用内燃机车头,只要能在轨道上稳定拉动车厢即可。我看,一般的小宗运输,使用马匹拉动车厢也完全合适的。”

嘿嘿!他这个建议甚是有趣。杨明志不禁笑出声,让几匹马去拉车厢,当年紫禁城里的老太后就这么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