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杨明志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必多言。因为这个萨林奇金已经把能解释的都解释了。
这个人提到了1812年卫国战争,那些古老的历史自己只知晓一点点。总之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欧洲很多有识之士前往俄国,他们担任了军官,尤其是巴克莱·德·托利这位沙俄元帅,他自己可是个苏格兰人!
苏德战争之所以被俄国人叫做“伟大的卫国战争”,正是用以区分“1812年卫国战争”才冠以“伟大”的词汇。那场一百多年前的战争,苏联人是知晓的,因为那是他们的历史。说起来非常讽刺,当时战争的主战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也是在这白俄罗斯!
说完了杨明志的事,萨林奇金又介绍起了耶夫洛夫,因为与会人员相当多仅仅知晓他是由团长提拔上来的仅此而已。萨林奇金介绍起耶夫洛夫的履历,他的话中规中矩。
首先更是个十足的老兵,在二十年代,他从最普通的列兵,凭借资历升迁到营长。
在战争爆发前的大扩军中升职为步兵团长,之后参与了284师参与的所有战争直到现在。
因为杨明志的光辉已经完全盖住了这个人,萨林奇金如此说道:“国防委员会认为,耶夫洛夫同志是以为沉着冷静的军人,是以为能始终贯彻落实命令的军人,因而由他担任集团军副军长,用以稳定军队!”
聪明人听得出来,这些中规中矩的评价简直就在说,他之所以能担任副军长,完全是因为从军十多年,经过了惨烈的大战,他依然健在。像这样的人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变得罕见,这个这份无与伦比的资历,实际上担任集团军长也是合情理的!
奈何,这场战争不是凭借军人资历论输赢,只有战神般的指挥官才能创造军事奇迹。
萨林奇金将两人放在一起,其个人在苏军中服役的履历都说明了一番,彼此对比,谁才是最佳指挥官一目了然。
领袖做出了人命,萨林奇金也做了全套解释,还有谁质疑的吗?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