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两不误

“当然!目前我们也确实需要肥料,不过宝贵的硝铵就不要用于这方面。”杨明志指了指在麻袋左侧摆放的大量油桶:“它们就是最现成的氮肥,其实就是氨水。”

这是萨林奇金始料未及的,经过杨明志的一番解释,他终于明白这个中国人的意图。

所谓氮肥,氨水本身就是一种氮肥,它的制造简单急了,原料更是到处都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人畜粪便与尿液作为肥料,实际就是利用其中的尿素和天然氨水。人体是一个化工厂,其产能太低,四万人一起撒尿依旧比不过化肥厂。

“目前制约固态化肥生产的一大障碍,是我们的硝酸产量。即便是硝酸能量产了,其供应量也不会很高,最终氨水的产量是远远超越硝铵,也就是说我们的初级化肥产量必然远高于高级化肥。”杨明志郑重其事的强调氨水与硝铵的产能差异,萨林奇金还能再废话什么?

这个中国人的意图正是物尽其用,硝铵造弹药,氨水做化肥。

此时此刻,萨林奇金看待这片沼泽地的态度都变化了。白俄罗斯到处都是的泥煤将提供重要的力量,只要将泥煤经过不复杂的加工,骚气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天的氨水就量产了。

正是因为太臭了,萨林奇金没有贸然拧开油桶盖,只是凑在其盖口闻了闻,确定这就是氨水。顿时,他高傲的额头又抬起来,面对着正午的太阳,不禁倡言:“都说白俄罗斯除了木材和水一无所有,你这个中国人改变了这一切。等到战争结束了,白俄罗斯大规模重建,就在这普里佩特沼泽,我觉得可以兴建起一大批化肥厂。就用遍布整个沼泽的泥煤和泥炭土作为原料!白俄罗斯因此也能变成媲美乌克兰的新粮仓!”

如果真是如此就太滑稽了,一个中国人改变了白俄罗斯的农业状况?想想都不可思议!

想到这儿,杨明志不得不回忆起那个位面的历史,那是在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援华的项目中就有化肥厂。如今,杨明志正是看了伊万诺夫设计的图纸,已经知晓化肥厂该怎么造。

所以当欧洲的战争结束,自己极大可能是要迅速回国参与对日作战的,即便没有,在新中国建立,自己这样的人才也应该回国。先不说六十七十年代,自己这个极具苏联背景的老家伙该怎么混,起码五十年代时,理应把自己所知晓的知识全面的交给新中国。

虽然自己作为军事专家,从事军工和国防建设理所当然,但是能迅速利国利民的还是粮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