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行长是个老江湖了,岂能听不懂意思,话题转换自如:“林先生还经营者一家投资公司是吧?最近项目听说都大的,资金上若有什么需求,我们可以商量。”
林文华满意了:“行长可知道我的合伙人杜先生,拿到了许多政策便利,该有的关卡都摸了个通透,有想法要用在地产项目上。”
刘行长了然:“房地产对于如今环境,乃是一天一个变化,但也良莠不齐,给予我们银行方面,更喜欢给有保障,有信誉的企业。”
说是这么说,其实还是认可了林文华以及合伙人的能耐。
林文华参加的那些奢华的酒会宴会、出席的当地商会活动,可不仅仅是喝酒吹牛bi),平时不认识的人,这就是认识的场合。
某些信息也是在这里获取的,林文华突然感兴趣一个是因为杜家骏的关系网,二个是得知新区cbd中,一个高端商场项目需要投资者。
项目本有几分白狼的意思,入场的是说塑料普通话的“港商”,也不知是靠着忽悠还是什么,政府就给了很优惠的外资条件,但要启动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候,资金跟不上!
这不是像那些万象城、万达的大牌开发商,它们一个我是央企我不差钱,我不需要合伙人;一个我有钱,中等意思搞定一切。
很多时候一个大项目,不管有没有足够的钱,老板们都喜欢招很多合伙人,一个是分担风险,还有是便于资金周转。
在生意人的思维里,你有五十亿,刚好可以完成这个项目,但他们并不会拿五十亿全部投进去,他们会用五十亿,去投资三五个项目,将风险降低。
剩下的钱呢?从银行那里忽悠,忽悠不来的话,拉拢更多的合伙人。有些合伙人也没什么钱,他们又从不同的银行上忽悠。
钱最终还是要从银行上来。
机智的林文华,就看到了这个点,便直接从银行上做文章。
银行之所以呢?也是很简单的——杜家骏来中都的酒会上,他郑重介绍了他的合伙人林文华。
就这么简单,杜公子的合伙人。
所以很多时候,普通人缺的不是创意,而是钱,是人脉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