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铸币

所以说军事方面暂时不用担心,祁元询也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要担心的,还是朝廷的财政问题。

发行宝钞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停止发行宝钞,储备贵金属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就算朝廷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矿,开采个几百年,容易开采的也应该要被开采完了,而且就算容易开采,负担全国那么多地方的费用,用来解决问题,那也只是杯水车薪。

铸造钱币、少发宝钞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祁元询真正想做的还是──增加赋税。

他这种做法,放出去肯定是要被讨伐为无道昏君的。

但是祁元询想收的不是农业税而是商业税。

太&祖高皇帝本身就是农民出身,所以非常体谅百姓,大周在田税等赋税方面定的比率是非常低的,再加上有前朝相对比,更显得大周天子爱民如子。

而和祁元询记忆中对应的历史发展也证明,大周的异界同位体的历代皇帝,基本上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政,没有几个会去加税的,以至于赋税变得越来越低。

当然了,田税本来就收不上多少钱,减免农民赋税也能减少流民,名利双收双收,是件好事儿,祁元询一点意见都没有。

但是商业税也定的那么低,那就不太美妙了。

祁元询前世记忆里的那个朝代,最后的崩溃就是因为没钱。

不算后续意外的话,除了各种天灾,最直接的**来源于一场为了省钱而进行的裁员。

而后代皇帝的没钱,追根究底还是朝廷对文人在税务方面有许多优待,使得隐户、连田愈发增多,朝廷本身收取的税收又太少。

就拿大周现在举例,农业税已经很低了,按理来说,其他的税收更应该从商业税那里找补回来。

可是大周开国的时候,连铜钱都很少铸,只能发行宝钞,所以在商业税方面,为了鼓励社会生产,保证大周市面上的金钱流通,以及百姓的生产生活,商业税定的也不高。

商业是非常赚钱的。

赵宋年年给其他国家岁贡,却依旧繁华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其商业之繁华以及与朝廷的商业税收功不可没。

赵宋的商业业务流通到了海外,而承袭前朝的基础,大周本身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交流也非常便捷。

为什么大周不像赵宋那么有钱?

说到底还是朝廷的税收的低了。

如果说收农业税还要担心群臣进言的话,那么收商业税,这个时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忧了。

宣武朝的强力反贪,以及乾圣朝天子偏重于勋贵武臣,大周现在的朝臣还没有和各地的大商人结成一道道的网,商人在朝廷中还没有代言人。

商业税要多收,但是呢,又不能太打击商人的活动积极性,赚还是要让他们赚的,这个度就得把控好。

于是,这又回到了钱币问题上,宝钞在商业流通方面是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的,祁元询想要发行钱币、减发宝钞,保持宝钞的购买力,同时再开通宝钞与钱币的兑换。

那么在宝钞之外,银作为贵金属,祁元询想着是否也试行一下制成钱币呢?

只不过,银制钱币,是用他的年号呢,还是用他的写意人像呢?又或者,直接用大周国号?

唉,这可真是令人烦恼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