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回去了,缺什么就和我说。”时清濯放下东西,从沈老爷子那里拿了几根带着泥巴的甘蔗。
回去后,时清濯把末端砍下来种进空间,再浇灵泉水,那些无精打采的根须,又重新支楞起来,还冒出不少嫩芽。
想来不久后,他们就能吃上甘蔗了。
时清濯把甘蔗洗净削好,砍成一段一段的,再递给时音音,两人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吃甘蔗,抬头星辰点点,明月高悬。鸡鸭都已经回笼,夜风带来些许凉意。
“甘蔗可以熬糖,等长出来,我们就能自己熬糖了。”时清濯从黑市买的糖并不多,没有糖票,糖的价格太高了。
“熬出来会是什么味道?”时音音还没体验过手工熬糖的感觉。
“甜的吧,我只知道能熬糖,但没试过。”时清濯默默把这件事加入计划中。
“到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去卖糖。”时音音提议道。
“卖给摆摊的人就行。”时清濯觉得可行。
黑市里的糖卖得贵,偏偏这糖又是个稀罕东西,每个社员一年只能买一斤白糖,就算有糖票,供销社不一定有糖。
如果谁家有媳妇坐月子,总少不了糖水冲蛋,不管是乡下还是城里,带包白糖走亲访友是很高的规格。
卖鱼太麻烦,鱼也滑溜溜的,有的顾客要剖好的鱼,时清濯就要刮鳞剖鱼,又累又脏。如果卖糖,拿报纸包好就行,非常方便。
时音音畅想了一下赚大钱,然后变成万元户的日子,心满意足。到时候肯定能买得起拖拉机了,一次买俩。
两人吃完甘蔗,洗洗睡,次日照常上学。
时音音再来学校上课的时候,发现吴梦瑶不在。其他同学经常都能吃到吴梦瑶带来的小零食,比时音音更在意吴梦瑶的去向,已经去问刘老师了。
“吴梦瑶同学已经去县里的学校读书了,托我向大家道别。”
教室里一片惋惜之声,平时大家都没有零花钱,吴梦瑶总能带一些城里的零食过来,比如绿豆糕,法饼等等,她自己不怎么爱吃,都分给了班里的同学。
现在她一转学,大家就再也吃不到了,一想到这里,就怅然若失。
零食工具人走了,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就算少了一个吴梦瑶,教室里的学生还是要继续上课。
每次收假,都有学生没写作业。刘老师让他们站起来,伸出手心,竹条做的教鞭依次打过去,不写作业就是三下。
现在孩子们都没把上学这件事放在心里,家长只希望孩子认识字,如果以后能进城当上工人。大概只有恢复高考之后,人们才会真正重视教育。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靠一人之力,很难缩短这个进程。
吴梦瑶不在,时音音稍微清静了些,这清静不会太久,时音音还打算和时清濯一起去县城住,到时候说不定又和吴梦瑶一起住。
等搬到县城了,再想办法寻找失踪的母亲。村里一点线索都没有,唐惜缘根本就没有一起下乡。她读过大学,虽然读数学系,却很有语言天赋,会英语、俄语,与笔友通过书信,正因为这样,才会被带走单独审查,后来就失踪了。
等有能力了,总要找到她,不管生死。但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条件。
住在村里虽然安稳,却太封闭了,连集市都没有,想买东西就得走十几里山路去县城,有牛车或者拖拉机还好,没有就要靠两条腿。
时音音想了想,先住县城,等以后能考大学了,就去京城,看看时家以前的老房子。那是他们以前的家,对时清濯来说,必然有非同一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