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一到,全国上下就都热闹了起来。
人民群众把自己能想出来娱乐庆祝方式都搞出来了,热热闹闹庆祝了十一。
叶知秋年初跑首都招聘来大学生们也都到位了,不仅仅是当初同叶知秋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那些学校安排来学生,还有很多老师之流。
这些老师多数都是因为受不了越来越压抑学术圈环境而逃离首都学术圈,有些同高淳和教授关系好人听说了东山省博山市临海县这边有一片净土,就主动与叶知秋联系,然后拖家带口地往临海县跑。
临海人民医院只能解决医护人员就业问题,但这些医护人员带来人可不都是干医疗卫生工作,有人从事机械设计,有人从事发动机研发……基本上都是首都高级知识分子,叶知秋不忍心让这些人去正大食品厂这种工作岗位上埋没才华,脑中便开始布局人才安置计划。
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把临海人民医院给搞起来。
叶知秋将招聘来人以及各自研究方向做了个统计,然后就开始分配人员进各科室,急诊科、妇产科、骨科、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这个分类是按照她记忆中后世医院分类分,分别归在了内综科与外综科这两个大类下面,有些科室暂时还没招聘到人才,她就问这些招聘来人有没有推荐人选,希望能介绍一些优秀医疗骨干过来。
至于高淳和教授力荐过来胡滨,叶知秋给他安了一个常务院长帽子,还从那些来大教授中选出几位资历高人来做常务副院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医院草台班子就这样搭建了起来。
她这么做主要目是甩锅,让胡滨来负责院内大小事务统筹安排,毕竟她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为了让临海人民医院尽快地面向全县各乡镇、各生产队展开服务工作,叶知秋还打算买一辆救护车。
买救护车这种事,叶知秋自己又没有门路,只能甩锅给胡滨。
胡滨十分认可,“救护车确实得买,很多急症是要命,如果病人在乡下,从生产队送到县城来可能就没命了。但是……”他有些犹豫,不知道要不要说。
叶知秋问,“但是咋了?这个很贵?”
“这不是贵不贵问题,是很难买。首都那边用救护车分为两种,一种是国产,主要是长青市产,全国绝大多数汽车都是从那边出来,一种是从意呆利进口。长青市那边技术……怎么说呢,也不是说不好。”
胡滨仔细斟酌了一下语气,道:“他们生产出来救护车相当扛造,一辆国产救护车和一辆意呆利生产救护车在路上撞了,受损情况小绝对是咱国产,可是在平稳、速度等方面,长青市生产救护车同意呆利生产救护车还是有很大差距。”
“首都那边路算是平稳,开意呆利产救护车基本上感觉不到颠簸,但开长青市产救护车就能明显感觉到。咱这边县城硬化柏油马路都没多少,更别说乡下了。长青市生产那种救护车行驶在坑坑洼洼土路上……病人说不准躺在家里还能多活两天,躺救护车里往县城走一趟,可能路上就没命了。”
叶知秋认真听着胡滨话,听完之后,她思路就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