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笠一直避免自己的团队成为“鄱阳同乡会”,所以在徐州任职期间,提拔、拉拢了一些两淮出身的人士,如今在座的,就有这些人。
譬如一直作战在前的东方白额、严超达,就是两淮豪强出身的将领。
李笠方才说的话,有些大逆不道,但听在东方白额、严超达耳中,却暖人心扉:彭城公这是把他们当自己人,才敢如此直白。
当然,李笠指的是自己出意外,如果不出意外,徐州军就没必要有过激举动。
如今彭城公回京任职,但徐州这边不可能放手,两头兼顾之下,当然要有一系列任用、提拔,他们正好可以为彭城公分忧。
李笠放下酒杯,继续说:
“我听到消息,据说齐主高洋崩,其太子继位,因为是十四五岁年纪,所以高洋安排了几位辅政大臣,连同太后一起,辅佐少帝。”
这消息,与会人员之中,有许多人是现在才知道,所以颇为惊讶。
“但正式消息,得以齐国遣使到建康告哀为准,所以,现在建康那边都还不知道。”李笠做了补充。
“恰逢官军河南新败,所以,往后这一两年,两国之间应该不会起战事,徐州有宝贵的安稳时间来屯田、完善方方面面。”
“这也意味着,我们无仗可打,虽然不能就此荒废军务,但事实就是,我们可能没仗打了。”
“我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既然淮北可能无事,而朝廷又在为征收商税一事犯愁,那么,我当为国分忧。”
“收税,是一件必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得罪人的事,而在建康收税,更是容易得罪满朝文武、世家高门,所以这件事可不是一般的麻烦。”
“但是,既然要为国分忧,那么再难,我也要去做,这就是在打仗,只不过战场另类,而敌人也不同以往。”
与会人员,都已经大概知道李笠回京任职的一些内幕情况,所以现在李笠在席间提起来,不会太过惊讶。
李笠作为徐州牧、开府仪同三司的重号将军,又是战功赫赫的常胜将军,离开地方任上回京为官,不可能就做个“污浊”的监税官。
即便李笠不要脸,朝廷还要脸不是?
所以,李笠回京担任的是中军将军,这是主职,为军号班秩第三十三班的“四中将军”之首,只授予在京为官者。
再往上,就是军号最高班秩(三十四班)的镇卫、骠骑、车骑将军,此为武臣的巅峰。
李笠的主职是率军镇守建康,兼职,是“监建康税事”。
监建康税事,指的是参考饶州、徐州税制(商税),改革建康商税税制,以提高建康这一天下财富汇集之地的商税收入,给朝廷财政增收。
建康作为京城,权贵多如狗,纨绔满地走,以之为靠山的商贾宛若满天繁星,想要从这些人手中收税,很难。
因为税官、税吏得罪不起那绵延起伏的靠“山”。
现在,就由李笠来做这个恶人,而武祥则作为打手,具体负责相关事宜。
之所以太后和宰辅们同意这项调动,其实有诸多考虑,若仅仅是为了收税,不至于把李笠这头猛虎调回来。
李笠大概讲起其中缘由:
“但凡有些余力的朝廷,都会对地方官实行定期迁转制度,能够长期坐镇一方的官员不是没有,不过要极受天子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