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寒山这座山为例,上面有不少亭台楼阁,据说最初是箭楼、瞭望台之类的军用建筑,后来纷纷改为民用。
作为景点对外开放,且不收费。
无论贵贱,都可以登山,游人们上了山,沿着一条条铺设好的道路,到各处亭台楼阁游览。
其中一些地方,允许小商贩摆摊(公廨收摊位费),兜售食物、饮料,并有公廨吏员、白直值守,并有兵卒沿着道路巡视,以维持治安。
各‘景点’还专门开辟宽阔空地,为适当收费的“野炊区”,以便游客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野炊,游宴。
所以,寒山上每日都有不少游人,鸟语花香连同欢声笑语,让寒山显得“生机勃勃”。
在徐州做官的颜之推,闲暇之余,喜欢带着家人亦或是友人,到寒山上游览、野炊。
因为寒山城是围绕寒山建设起来的城池,所以城中居民上寒山很方便,不需要出城,就有个登高望远、尽情游览的地方,和建康不同。
譬如去年重阳,百姓们涌上寒山以登高望远,但因为各处‘景点’做好了接待准备,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及公廨临时搭建了许多高台,所以许多人都尽兴而归。
按照徐州刺史“李使君”的说法,寒山应该是个“公园”,即对外开放的园林。
哪怕这个园林有“闲杂人等止步”的特别区域,但公廨应该让每一个寒山城的居民,闲暇时不出城都有个好去处。
颜之推对于这样的规划,是一百个赞同,他认为地方官施政,就该有人情味。
所谓的“人情味”,指的是多考虑实情,多考虑百姓的需求,而不是像那些成日里高谈阔论的士族子弟那样,只知道清谈,不会处理实务。
或许,正是因为李使君出身微寒,所以才会对寻常百姓的生活感同身受,施政时,才会比许多地方官多了一丝人情味。
如今即将入秋,想来重阳节那日,寒山上必然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远处,另一座楼阁,携女眷在此过夜的李笠,倚着窗户,看着北面远处那大片鱼塘。
看着这一大片波光粼粼,他忽然想到了一首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首诗是唐诗,诗句描写的是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不过“金鳞开”倒是很符合眼下的风景。
鱼塘里,是无数的鱼儿在游动,阳光照耀下,鱼鳞闪烁着光芒,那不就是“金鳞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