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已经成年的“小黄三十郎”,还和‘母亲’有了后代。
如此繁殖方式,关系有些混乱,称为“回交”,即是如今养马业的常见育种做法,可以精选出品质优良的马匹,让后代越来越优秀。
可若是换成人类社会,这就是令人发指的行为。
所幸,没有人以此做法指责养马人,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不知道了。
李笠很关心养马事业,为此耗费巨资,持续投入多年,若不是他有各种摇钱树,还真是撑不下去。
眼前这匹黄马,其‘子’确实不错,年龄满一年,体检的结果,比起‘父亲’一岁时的状态明显好很多。
然后进入“九九六”马场,接受各种训练,茁壮成长后,继续繁殖下一代。
鄱阳的马场也在持续不断的育种、养殖,虽然暂时没养出什么“神骏”,但后代马匹比起最初的父辈御马,丝毫不差。
比起鄱阳马场,徐州马场的育种进展更快,因为在徐州能弄到更多的好马,所以繁殖、育种的选择面更广。
马很重要,哪怕建康城里的贵人们以骑马出行为耻,但马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依旧不变。
朝廷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其实也不算太缺马,只是相对北国的骑兵规模,梁军骑兵显得单薄了些。
梁国原本就据有部分淮北之地,能够弄到不错的马,而两淮豪族,自己也有不少私马,如今徐州军府马场办得不错,李笠可不会独占好处。
所以,太府寺在徐州也开始养马,并多方联系马贩,购买好马。
而李笠自掏腰包养出来的好马,适当选出了一些,作为礼物献给天子。
这是当官必然要懂得的手段,无论舍不舍得,他都得献马,不然会招灾。
因为,建康那边,觊觎徐州这块肥肉、并付诸实施的皇子,可是越来越多了,各自背后,又有各方势力推波助澜。
。。。。。。
下午,公廨里,李笠与张铤交谈,因为谈的事情有些敏感,所以外边有人守着。
“随着徐州局势日渐稳定,以及下官的一番鼓动,诸位皇子对于徐州刺史一职的争夺,事态已经浮出水面。”
张铤轻声说着,李笠侧耳倾听。
“当然,皇子们目前还没有实际动作,都是身边人开始营造声势,所以这把火还不够大,下官打算继续鼓风、添柴加煤,请君侯放心。”
这是张铤的工作汇报,他主动请缨,为李笠排忧解难,在建康煽风点火,鼓动皇子们争夺徐州刺史一职。
以期‘候选人’同归于尽,李笠坐享其成。
至于张铤能否实现这一目的,李笠决定静观事态发展。
他既然把事情交给对方去办,就不会质疑对方的能力,若事态发展不如人意,他倒是有别的办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