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中空地,聚集着许多兵卒,又有许多战马拴在一旁。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大碗,李笠亲自为这些兵卒倒酒,也给自己满上一碗。
等每个人碗里都有了酒,李笠举碗,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庞,高声说:“李某不才,需诸位壮士相助。”
“诸位此去凶多吉少,若有不测,家中亲人,便是我李某的亲人!”
“祝各位,平安归来!”
说完,与众人一道将酒喝完,然后把碗往地上一砸。
。。。。。。
上午,多云,虽然未下雪,但寒风凛冽,山头上一背风处,卢吉和几个伙伴挤在地坑里相互取暖。
“今天是年三十,鄱阳一定很热闹。”
一人轻声说着,脸上满是憧憬的笑容,卢吉点点头:“对呀,一定很热闹,家里人人换上一身新衣裳,瓮里煮着一只鸡,铛里煎着一条大鱼...”
“不不不,铛不行,得用铁锅来煎,煎鱼头,然后熬汤。”又有一人插话,仿佛身处厨房,正在做菜。
“煎过的鱼头再熬汤,熬出来的汤才白、才好喝,哈哈,这可是煮鱼头汤的诀窍,我听妹夫说的...我妹夫,可是东山食肆的掌勺。”
“东山食肆?我觉得那里的菜不合胃口,太油了,常来食肆就不错。”
“太油了?那是你油水吃多了,寻常客人,哪个不喜欢油多些?所以东山食肆总是客满。”
议论纷纷间,各人肚子忽然咕咕叫起来。
看天色,已近黄昏,该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夕食了,但他们在这孤零零的山头上,不能生火,否则升起的炊烟会让方圆数里的人发觉山上不对劲。
若是平日,倒也没什么,关键是身处敌境,稍有不慎,自己性命不保不说,还会坏了李三郎的大事。
李三郎,就是鄱阳李三郎,姓李名笠,外人都称其爵位新平侯,可鄱阳人都称其为“李三郎”。
李三郎是鄱阳的大人物,本事了得,又得天子看重,回家乡做父母官,造福乡里,所以很多人都敬重李三郎。
能有机会给李三郎卖命,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现在,他们就是在给李三郎卖命,待遇不错,一家老小都有依靠。
此次出动,他们拿了三倍军饷,等同于把命给了李三郎,然而自己的性命是小,李三郎的大事可不能耽误了。
所以行事必须慎重,要等到夜里,天上一片漆黑,才能生火烧水、烤火、烤食物。
此时升起的炊烟才不会明显,至于些许火光,山下是看不到的。
“今天过年,我们运气不错,置办了一些年货。”
卢吉一边说,一边把‘年货’拿出来,却是几只被射杀的飞禽,已然冻上了。
“等会天黑生火,看我露一手,保管大伙吃得连骨头都要嚼碎。”
其他几个听了满是期待,因为之前他们就见识过卢吉的手艺:“你这手艺是怎么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