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负责管理大食堂的黄?,看得真真切切,在大食堂里摆摊的商贩,以及购买食物的工人,每个人的脸上,多少都浮现笑容。
看到这样的,黄?由衷觉得这“以工代赈”真是活人无数的德政,而东冶令李笠在建康百姓之中的声望,很快高涨起来。
但管食堂很累,短时间把这食堂办起来、管好,可不容易,为此,黄?和手下忙得不可开交,感觉头发都白了几根。
“黄郎!”一声呼喊,让黄?从感慨中回到现实,循声望去,却是鄱阳老乡、大鲶彭食肆掌柜潘宝。
“怎么,这么快就办完交接了?”
黄?问,潘宝笑道;“是,办完了,十船红鲊和鱼松,全都交接了,明日交接铁锅。”
“然后呢?既然来了建康,可得多住几日,我请客,带你到处走走。”黄?拍拍潘宝的肩膀,“如何,我那妹夫,现在忙什么?”
黄?的另一个妹夫,是“大鲶彭”彭均,彭均如今在鄱阳,继续经营着产业,顺便帮着武祥一起,给李笠看家,与此同时,依旧在操练护院。
“东主如今忙得很,不过,没有李郎忙,也没你们忙。”
潘宝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滔不绝说着,说起鄱阳的事来。
李笠任东冶令,又任材官将军,调来许多部曲,以及鄱阳老乡帮忙,如今东冶弄“以工代赈”,于是,向大鲶彭食肆下了大订单。
要大量红鲊、鱼松,作为东冶食堂“红鲊拌饭”、“鱼松炒饭”的原料,又做‘中间人’,让大鲶彭的红鲊、鱼松运到建康后,能够很快脱手。
所以,大鲶彭食肆的订单很多,忙得不可开交,在鄱阳大量收购鲜活鱼制作红鲊、鱼松,运到建康交货。
然后,换取东冶的铁锅,运回去销售。
这一来一往,都是赚钱的买卖,所以大鲶彭的收入大涨,而铁锅的名气也借助东冶的名号,在长江沿岸、彭蠡湖沿岸传播开来。
当然,黄?知道‘铁锅’实际上是李笠发明的,鄱阳也能做,但就是将其作为东冶的“拳头产品”,公开销售。
此举主要是为了“以工代赈”,天下独一份的铁锅,成为让东冶盈利的产品,由此引发用工需求,雇佣更多百姓干活,让更多的百姓有收入,换取食物。
好歹熬过这几个月。
“黄郎,我听说,听说李郎在练兵?”潘宝问,黄?点点头:“是,准备打仗。”
“可是...这新兵才练得月余,就要出征了?”潘宝有些疑惑,因为这事如今到处都在传,他来建康,很快就听说了。
“是啊,逆贼肆虐三吴,朝廷急切间抽调不出太多兵力,所以,李郎要为朝廷分忧,眼见着,差不多要出征了。”
黄?淡淡的说,潘宝见状,欲言又止。
他一个没打过仗的人,都知道新兵打不了硬仗,更别说刚练了月余的新兵,要去和穷凶极恶的叛军作战。
这打起仗来,一旦打败了,那就是兵败如山倒,潘宝就担心李笠、梁森、黄?以及鄱阳老乡们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