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拉上邵陵王立刻起兵,也没用。
因为下游建康有勤王军陆续抵达,上游益州的武陵王得了天子派人通知,死死盯着荆州,柳仲礼奉命就近接管雍州,邵陵王和岳阳王还能怎么办?
或许,岳阳王找西魏借兵?行,放着国朝藩王不做,给外人当狗,自然会大失人心。
雍州当地强宗著姓,也不会支持岳阳王这种行为。
而湘东王和天子素来友善,当年被庐陵王为难,闹出“西归内人”一事,也是多亏尚在潜邸的天子出手相助,所以湘东王回京之后,天子可以重用。
想来湘东王也会因为天子的信任而感激涕零,若担任平叛军主帅,无论是平侯景之乱,还是可能的三王之乱,肯定会尽心尽力。
“但是,邵陵王、岳阳王、河东王也许会铤而走险,真就向西魏借兵,然后趁着三吴烽烟四起,发兵进攻建康,这一点,请陛下考虑。”
李笠这是在规避风险,免得日后出了意外,三王真的一同起兵,届时他被气急败坏的皇帝拎出来杀头泄愤。
萧纲明白这也是一种可能,点点头,示意李笠继续。
李笠接下来的建议,就是派兵东出句容,一来守着东面门户,二来,吸引叛军的注意。
这支兵马至少要有自保的能力,所以兵力不能少,最好能有一万左右,要么据城要么扎营,如同钉子,牢牢扎着。
其主帅人选,当然是天子来定,李笠的建议是“使功不如使过”,任命西昌侯萧渊藻为主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nbsp; 萧渊藻有几十年的带兵经历,之前丢了京口,带着残兵撤回建康,心中一定憋着气,若能戴罪立功,一定能有所作为。
李笠画起示意图,向皇帝讲解自己的战术。
叛军以京口为起点,向东南攻入三吴之地,必须先拿下京口东南的曲阿,再拿下其东南面的晋陵郡郡治晋陵城。
所以,曲阿和晋陵如同三吴的两重门户,而位于曲阿西南、晋陵西面的延陵,能威胁这个门户。
晋陵、延陵已经为叛军所占,那么萧渊藻领兵东出,先到建康以东百里的句容,做出即将全力出击的样子。
叛军首要之务就是尽快攻下建康,见有官军出击,行动却又犹豫不决,必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句容,调集兵力来与句容官军对峙。
此举也能让三吴各地郡县守军有个盼头,知道朝廷派出援军,“即将”来救援,便有信心坚守下去。
争取一两个月时间,朝廷的平叛大军就能真正出击了。
而淮南之兵不需要南渡,鄱阳王父子镇守淮南,一防东魏,二来可以尝试攻打谯州、然后是广陵,断叛军的后路。
一切的一切,就是要稳,待得各地勤王军抵达,兵力充足,再步步为营,挤压叛军的活动范围。
李笠认为,既然无法在淮南对叛军主力关门打狗,那么,就在三吴地区“关门打狗”。
虽然这样会导致三吴地区遭受巨大损失,但总好过应对失当,即保不住淮南,而三吴之地依旧被打得稀烂。
“陛下,若羊公(羊侃)、韦公(韦粲)在,以他二人之一为主帅讨伐叛军,末将以为,绝对能全力出击、短时间歼灭逆贼,奈何..”
“守城得有兵,兵没了,城是守不住的,既然目前建康诸军没把握野战破敌,何苦派出去冒险?一旦兵败,建康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