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书后,台上的夫子让他们打开书本,把今日要学的字念出来。因为刚刚已经会读整句了,所以这些原本陌生的字他们此刻也已知悉。随着一声声地朗读,夫子用红色粉笔将这些字圈了出来。
按照以前的教法,这些字是应该让学子们在一遍遍的抄写中自然记忆的。因为古人不讲笔顺,只讲笔势,落笔之时顺其自然,十分大气洒脱。
这样自然是有好处的,正因如此,书法大家们的字才各具其形,不落俗套。可这对刚学新字的孩童们来说却并不友好,没有明确的方法会给记忆字形加大难度,致使很多人写出来的字都是缺胳膊断腿的。这些状况在大人看来自然是因为孩子不认真写字的表现,于是免不了又一顿“戒尺”伺候。
台上的夫子却不一样,他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教孩子们,并且让孩子们拿出手跟着他写的字进行书空练习,同时还要将每个笔画念出来加强记忆。
比如说,现在正在教的“梁”字,繁体的梁还有一个木字旁,于是孩子们伸出小手跟着夫子“横竖撇点”的一边念一边写,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个字的写法。所以在后面用纸笔练习时,初习字的艰涩感便不会出现了,因为他们已经将一个陌生的字拆分成许多熟悉的结构了。
接下来夫子又给他们解释了这几句的意思,用词稍显易懂,甚至还额外拓展了些小故事来说明。孩子们听得认真,这些听课的大人们也听得认真。以至于一节课完后,他们还有些意犹未尽。
若说上午那节丹青课是取巧,那下午的这节便实打实让这些人心悦诚服了。就连一直挑刺的何道员,下午也一声不吭了。毕竟这样学的好处显而易见,即使有弊端,也是瑕不掩瑜。
回到客栈后,这些提学分巡道们,立刻提出想要尽快派人过来学习的想法。
谁知道刚刚一直都表现得十分大方的楚提学,这会儿竟然说了一句:“且慢,各位大人,不妨先听本官分析一下利弊,再做决定的好。毕竟这关乎一府孩童的学业,万一发生差错,本官是万万承担不了这个责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在教他们之前,楚辞必须先做一个免责声明,万一有人学了个四不像回去,耽误了学子们的前途,他可不想担上毁人前途的骂名。
这番话好像一盆冷水泼在了大家的头上,这些大人都听懂了楚辞的画外音,不由面面相觑。
这会儿,还是南安府杨提学先开了口:“不知楚提学想和我们说什么?”
楚辞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说道:“在大家学习之前,我想先告诉大家,新式教材以及新式教法,在漳州府已经实行近半年左右了。在实行之前,也已多次试探过百姓们的想法,可到了真正实行时,还是听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些百姓,因为情绪激动而在提学司门前破口大骂……”
“这些刁民!”听到有人在提学司门前谩骂之时,有位大人忍不住代入了自己,真情实感地生起气来。
楚辞赶紧让人上茶安抚,然后道:“这些人也并非刁民,只不过比较循规蹈矩,自然有些看不惯。我想告诉大家的正是这个,一个新事物的推行在刚开始时一定是会遇到很多困难的,如果哪位大人克服不了,楚某是不建议推行下去的。”
“当然,使用暴力手段强加给百姓也会招致抵抗,带来祸患,到时好心反而做了坏事,楚某也是不赞成的。”楚辞看见某些人的神色,连忙补充了一句。
“楚提学说的极是,对百姓们春风化雨,循循劝导才是正理。”周大人抚了抚胡须,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