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挂也带不动

不过虽然楚辞不要他的谢礼,但徐管家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表示。他在漳州府扎下根后,直接就以楚辞的名义,捐赠了一大批的笔墨纸砚送给当地的贫困学子们,好让老百姓能感念楚辞的恩德,为他的良好官声做铺垫。

此时的楚辞还不知道徐管家的打算,他只想问问这件事的一些细节问题。虽然楚辞在他们来之前已经接到了秦夫子的信,但毕竟一张纸上能交代出的东西不多,其中有许多不太明白的地方,还是得问问徐管家才能知道。

徐管家自然言无不尽,楚辞将整件事弄清楚后,马上又写了一封信给寇静,信中除了实情外。还有他的诸多猜测。至于这猜测是不是真的,那就要靠寇静去验证了。

……

他们来时是三月中旬,那时候正值漳州府二模考试,这次考试的规模比上次还要大一些,源源不断地考生一同涌入漳州府,让这座原本平静的小城一下子显得热闹非凡了。

这些考生,其实不是他们本漳州府的学子,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南闽省其他州府的学子。他们在听说了上一次的模拟考试之后,这次一接到报名的消息,就匆匆赶来碰运气了。

之前楚辞并没有考虑到这个情况,等各报名点涌入了大量外府考生之后,那些分巡道立刻组团来上报了。

楚辞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同意让他们也报名参加考试。当然,他心里是想要同意的,因为他的抱负从不局限在这一府学子之中。但提学司毕竟不是他的一言堂,未免其他人心生怨言,楚辞还是将提学司的官员们集中起来开了个会。

有人持反对意见,表示这模拟考试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本府学子的应变能力,怎能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呢?到时候那些学子考好了,其他州府的提学就白得了便宜,这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也有人表示赞同,因为这些来报名的学子归根结底也是他们本省的学子,既然此刻他们都怀揣着期望来到了漳州府,何不彰显仁德,广传美名,想必来年再招新生时,就能吸纳不少别府学子了。而且,此举也有利于他们本府的学子真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认清自己的实力,毕竟这乡试,可不止他们一府人参加。让他们提前有竞争压力,才能使他们更加上进。

最后举手表决时,赞同方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胜利,反对方也无可置喙,只提出了,外府学子若报名的话,报名费必须比本府学子多一两,不然怎么体现出他们对本府学子的优待呢?

楚辞采纳了这个建议,能大老远赶来考试的,二两或三两的区别对他们来说并不大。当然,他也考虑到了有些学识出众但家境困难的学子,于是楚辞提出,排名前一百的学子退还所有报名费,外府学子也可享受这个待遇,算是结个善缘。

其他人自然无异议,散会之后就各自忙碌了起来。

这次的考试由于人变多了,检查时也更加慢了,于是楚辞没再宣布提前考试,而是按照正规的乡试,让他们足足等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才拿到考题。这时候就能看出差距来了,有了等了一天之后心性开始浮躁,拿到考题后也不能认真思考。而有的人却一直镇定自若,差距由此而生。

四月初,提学司开始放榜。这次的一千两百名学子当中,前百名之中的外府考生竟然占了半数之多。本府学子深受打击,意志不坚者心生退意,意志坚定者却更有拼劲,努力寻找自身不足之处,意欲通过刻苦学习来弥补。

看着榜墙外的众生相,楚辞叹了口气,科举制度本就是残忍的,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希望这些人能够早日明白。

二模之后,楚辞发现院子里的这些人学习劲头也都要比以往更刻苦些了。张文海今年就要下场,他也参加了此次考试,虽名列前十,但他依旧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西江省的教育比之南闽省来说要更好些,而且考试的这些人中,只是南闽省部分学子。

他的上进影响到了其他人,其中傅明安和常晓是想明年参加县试的,而楚小远和钟离钰发现同样是今年刚过童生试的哥哥们学识上竟然超出他们一大截,心中很是不安,也想快点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