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将和县试有关的所有人员都请过来,然后抽签决定谁去哪个地方。比如说,咱们漳州府一共有七个县城,那就是七位分巡道。再加上各地县学的山长,就是十四位。然后这十四位一同抽签,纸上写着要去的地方,抓到哪就去哪。不过,这抽签的结果暂时先不公布,等到县试前一天才能公之于众。”楚辞说道。
众人不太明白,人还是这些人,单只是换一换位置就能够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吗?
有人提出质疑,楚辞听完之后,说道:“若还是两县交叉监考,那么一定会有人使那些歪门邪道的手段想要贿赂主考官。按我说的办法行事,除非他能把这些人全部收买,不然的话,谁都可能成为他们县的主考。”
“既然大人有此妥帖之法,下官们也就放心了。今年县试,就按大人说的去办吧。”内心有想法的人自然有,但大部分人都不反对,他们贸然出头,一定会惹来猜忌,故而也不作声了。
……
转眼便已是正月十五,一场热热闹闹的花灯会后,清闲的日子便过去了。无论是官府还是普通百姓,都恢复了往常忙碌的生活状态。
提学司的关于本次县试的榜文也通过驿站送到了各个县衙,让他们于城门口和闹市张贴,并且派人在旁讲解。
各地的榜文张贴半个时辰后,那些书生就都聚在了榜文前,仔细查看今年县试报名时间和所需物件等。
突然有人叫起来:“你们看最下面,今年的规矩据说和往年有所不同了!”
大家顺着他的眼神往下看,发现果真如此。不过上面写的很明白,他们看完后,觉得这次改动其实和学子们没有太大的关系,改动的地方是监考和出题方式。大家仔细看完,发现这种方法比之以往更加公允了,一时间,大街上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然一般都是有真材实料害怕被人横插一档的。发愁的则是没什么本事动了不好的心思的。
楚辞完全不在乎大家是怎么说的,他现在正做着马车四处巡视。
之前他去了果县,将那里的大致情况都摸清了。但是这漳州府一共七个县,他都得走一遍才行。
现在他来的这个地方叫做湾县,是距漳州府城最远的一个县,和南闽省延州府的一个县相接。不过,延州府那边因为有一个大码头,所以百姓们的生活比较富足。
湾县百姓一般做生意都会去延州府,那里商人很多,东西都能卖上价钱,不像在他们这里,东西再好也没用。一般去那做生意的人,赚到钱后都干脆在延州府买房置地了,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几次。家里有钱的,就算不搬过去,也会把自家孩子送到那边的私塾里。
楚辞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这些消息后,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看来,要想狠抓教育,还真是难啊。经济水平跟不上去,老百姓们根本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他们根本就无心入学。
楚辞带着些许郁卒的心情回到了提学司,刚一进门,便有人上前禀报,说有人来找过他,还说是他的故人,那人得知他不在府上,便留下了一个地址,让楚辞回来后再遣人上门唤他。
楚辞很疑惑,故人?难道是张文海那几个?总不可能是京城来的吧?!
想到这个可能,楚辞心中有些莫名的喜悦,虽然他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还是用充满希望地语气问道:“这人说过他姓什么,从哪里来的吗?”
门口的衙差回忆了一下,然后说道:“他说他姓徐,从边城来的。”
楚辞先是失望,而后又是一愣,边城来的姓徐的人?
“他长得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