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室,传宗接代,倒也不算是小事。”姬珩道,他确实也不敢把黎云泽当面惹毛,就转头对黎浔笑道,“京城待嫁的名门闺秀良多,等你出了月子,闲暇下来便替黎卿好好挑挑。当初为了你我之事,你兄长是没少操心的,现如今咱们和和美美的圆满了,也是该回过头来关心一下家里了。”
黎云泽今年二十一,这个年纪议亲虽不算早了,但是就男子而言也不算晚。
大觐朝中上层的勋贵人家都秉承着先立业再成家的宗旨理念,门风稍好些的人家家中子弟也都要过了十八再正经议亲的,拖到二十出头的大有人在。
其实不用姬珩说黎浔自己也觉得兄长是该议亲了,可是姬珩当面说这话却绝不是好意,分明找事的。
她才不会上当顺着他,只递了茶水过去堵住他嘴巴:“我兄长的婚事自有叔父婶娘替他张罗,哪儿轮得着你我。”
瞧瞧他这媳妇娶的,人是拐进门了,还是胳膊肘朝外拐,吵个架都是向着他大舅哥的……
皇帝陛下很委屈。
皇帝的大舅哥颇得意,就越是看手里的大外甥越顺眼了。
黎浔留黎家人在宫里用了午膳才走的,次日的早朝上姬珩就着令礼部和鸿胪寺协同内庭司去准备小皇子的满月酒和册封太子的仪典。
不出所料的又引起了满朝哗然。
众人对皇帝立皇后嫡长子为太子不敢提出质疑,却一致觉得这个太子立得太早了。
毕竟小孩子的身体没什么抵抗力,一场风寒都有可能夭折的,话虽然不敢这么直白的说,但大家心知肚明都是这个意思,要立太子怎么也得等这孩子长大一些,身体再养壮实一点。
姬珩在自己决定了的事情上从来都独断专行的像是一个暴君,压根不会将他们的谏言往耳朵里进,依旧是面无表情的听着他们吵闹,等他们吵累了才硬邦邦威胁力度十足的撂下一句话来:“朕要册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你们一个两个的全都站出来推三阻四的不让,怎的,不立朕的儿子难道要立你们的儿子不成?”
这话里所谓的“你们的儿子”自然不是泛指朝臣,而是暗指的那些宗室。
映射的意味相当明显。
这明显就是一招借力打力。
那些宗室里选择明哲保身缄口不言的亲王和郡王们明知道却是扛不住的,纷纷站出来替他力保小皇子,以变相的证明自己绝无不臣之心。
宗室老臣们的号召力还是极大的,瞬间朝上就大半倒向了姬珩,再大的争议也压下去了。
黎浔关在寝宫坐月子,等过个七八日,孩子慢慢地睁眼,觉也比刚出生时睡得少了,他醒着的时候就要逗着玩会儿了,反正这正阳宫里不缺人,大家轮流着逗一逗哄一哄的,也不累。
黎浔的身子恢复得很快,她虽不是个好动的性子,但是一直在床上却是待不住的,养了几天就也经常下床走走,就是尽量避免出门吹风而已。
礼部和鸿胪寺的人开始频繁和内庭司接洽,商议小太子的满月宴和册封大典的事宜,偶有些事情需要来征询黎浔的意见都是年十九来的。
南境那边因为他们朝中闹内讧,一时也四平八稳的战事又拖延了下来,无需顾及。
这天黎浔午睡刚起,书云就满脸喜色的推开殿门带过来一个人:“娘娘,您看是谁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